[实用新型]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1367.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1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邓江宇;马红;侯燕;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A01K31/00 | 分类号: | A01K31/00;A01K39/014;B01D53/00;B08B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257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尾虹雉 驯养 繁育 仿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包括基座、圈台、圈舍本体、控制面板和台体,所述基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台体,且台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动力腔体,并且动力腔体一侧的台体内部设有回收室,所述回收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回收口,回收口的一端延伸至台体的外部,且动力腔体远离回收室一侧的台体内部设有净化室,并且台体的顶端固定有圈台,圈台顶部的一侧设有收集槽体,收集槽体的底端延伸至回收室的内部,所述圈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筒,且转筒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间隔板。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仿真圈舍使用时的驯养效果,提高了仿真圈舍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降低了仿真圈舍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圈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
背景技术
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鸟种,属鸡形目雉科,其羽毛艳丽、观赏价值高,仅见于中国西南部的青海省东南部和甘肃南部山区、四川宝兴、康定、平武等地山区,被列为世界性易危物种,是我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之一。由于绿尾虹雉适宜的栖息地多是高海拔的草甸和灌丛,这些生境生态承载力差,加之当地山民的放牧和采药等活动对它们的栖息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绿尾虹雉的自然生长和自然繁育受到极大的威胁。因而,早在1958年北京动物园开始人工饲养展出绿尾虹雉的相关工作,于1980年繁殖成功。目前,我国多个保护区都在进行绿尾虹雉的人工繁育工作。
在保护区的绿尾虹雉人工驯养繁育工作中,需使用到相应的仿真圈舍。通过发明人研究考察了解到,部分保护区工作人员使用的仿真圈舍多少使用其它禽类的孵化用圈舍,因此这类圈舍虽基本可以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现有的此类仿真圈舍不便于对饲料槽进行旋转,难以使绿尾虹雉相应进行移动;现有的仿真圈舍不便于对圈台顶部进行清理,需由人工对其进行手动清理,工作量大且不方便;现有的仿真圈舍不便于对绿尾虹雉产生的异味进行净化处理,导致其易直接散发于空气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尾虹雉专用的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仿真圈舍不便于对饲料槽进行旋转、不便于对圈台顶部进行清理以及不便于对绿尾虹雉产生的异味进行净化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包括基座、圈台、圈舍本体、控制面板和台体,所述基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台体,且台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动力腔体,并且动力腔体一侧的台体内部设有回收室,所述回收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回收口,回收口的一端延伸至台体的外部,且动力腔体远离回收室一侧的台体内部设有净化室,并且台体的顶端固定有圈台,圈台顶部的一侧设有收集槽体,收集槽体的底端延伸至回收室的内部,所述圈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筒,且转筒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间隔板,并且间隔板外侧的圈台顶端安装有圈舍本体,圈舍本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出口,进出口的一端延伸至圈舍本体的内部,所述间隔板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饲料槽,且饲料槽下方的间隔板外壁上设有连动板,并且连动板的底部设有等间距的清理结构,所述圈台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清理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球刷、复合弹簧、燕尾通槽以及工型架,所述连动板的底部设有等间距的燕尾通槽,且燕尾通槽内部的一端设有工型架,工型架的底端延伸至燕尾通槽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工型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复合弹簧,复合弹簧的顶端与燕尾通槽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工型架的底端安装有球刷。
优选的,所述台体远离回收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吸收罩,净化室顶部的一侧设有滤套,滤套的一端延伸至台体的外部,且净化室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抽风机,抽风机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吸收罩的外壁相连通,抽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滤套的外壁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动力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并且转轴的顶端固定有圆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未经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1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效率高的紫铜过滤器
- 下一篇:双向式氩弧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