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阵换能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1456.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4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向彬彬;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朱建均;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阵换能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面阵换能器装置,包括:压电晶体,用于发射与接收超声波信号;所述压电晶体包括预设阵列间距为(D1,D2)的阵元,所述D1为两个阵元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D2为两个阵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第一背衬,设置于远离压电晶片辐射面的端面,与压电晶片粘接连接;所述第一背衬还包括第一导线,实现第一导线在第一方向D1间距的变化;第二背衬,设置于第一背衬远离压电晶片的端面,与第一背衬连接;所述第二背衬还包括第二导线,实现第二导线在第二方向D2间距的变化。在二维方向上改变阵元电极的导线间的间距,降低了电极的导线的安装、加工难度,实现了电路板例如芯片等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诊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面阵换能器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成像是指利用超声波发送至待检测物体后,通过接收和处理载有待检测物体组织或结构性质特征信息的回波,经过波束处理等获得待测物体人体组织性质与结构的超声图像。
超声、CT和MRI是当今临床中常用到的诊断技术。与后两者相比,超声不仅没有工作环境限制、且对人体无伤害,所以在临床应用中的得到广泛应用。
密集阵元的面阵换能器一般有数千乃至数万阵元,现有的面阵换能器的工艺难度大、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密集的面阵换能器难度成倍增大,例如阵元电极的导线,由于阵元(压电陶瓷)多达数千至数万,因此常规工艺也需要引出相应数量的电极导线。由于面阵中阵元的间距很小,阵元电极的导线间距也很小,而电极的导线连接至芯片。
现有面阵换能器的电极与芯片连接,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通过改变背衬外的柔性线路板内导线在一维方向电极的导线间距,然后通过设计特殊芯片与间距改变后的换能器电极的导线电连接,且芯片安装在背衬的侧面;第二种方式,通过设计更为特殊的芯片,直接将芯片贴合在阵元的背面,实现芯片与阵元的电连接。上述两种方案对芯片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且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面阵换能器装置,以解决换能器中阵元电极的导线与芯片电连接的问题,使得换能器可以方便地与芯片等实现电连接,降低了工艺复杂程度、降低了成本且提高了良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阵换能器装置,包括:
压电晶体,用于发射与接收超声波信号;
所述压电晶体包括预设阵列间距为(D1,D2)的阵元,所述D1为两个阵元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D2为两个阵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
第一背衬,设置于远离压电晶片辐射面的端面,与压电晶片粘接连接;所述第一背衬还包括第一导线,实现第一导线在第一方向D1间距的变化;
第二背衬,设置于第一背衬远离压电晶片的端面,与第一背衬连接;所述第二背衬还包括第二导线,实现第二导线在第二方向D2间距的变化。通过在背衬内的导线在二维方向上改变阵元电极的导线间的间距,降低了电极的导线的安装、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在第一方向D1间距的变化为等间距放大、等间距缩小、不等间距放大、不等间距缩小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1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除泥装置
- 下一篇:新型多层构件一体化射频电子标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