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化粪池的一氧化碳气体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2163.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8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大泽;茅勰;江警雄;林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维尔(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陈远洋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化粪池 一氧化碳 气体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化粪池的一氧化碳气体监测装置,包括箱体、控制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集气腔、悬臂支撑机构和移动终端,箱体与悬臂支撑机构固定连接,并通过悬臂支撑机构可移动地安装在化粪池上方,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集气腔的卡槽,一氧化碳传感器固定在集气腔的顶部并延伸到集气腔的内部,将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因此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方便快捷,并且箱体可以在化粪池上方进行移动,以检测不同位置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粪池的一氧化碳气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污水处理场和农村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设施,其作用是对粪便及固体垃圾进行厌氧水解从而产生沼气能源,在水解过程中会生成异味且有害的气体,化粪池内沉淀的污泥容易导致管道严重堵塞,使化粪池内的粪便满溢至街道上,并附带恶臭气味。
化粪池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腐化发酵分解产生有害恶臭气体和可燃性气体,如硫化氢(H2S)、氨气(NH3)、吲哚、甲烷、一氧化碳等。为了防止污物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在化粪池积聚引起爆炸,必须在化粪池中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有效监控。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缺乏可以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智能实时监控的设备,并且都是固定式检测,误差大,不够便捷。因此,现有的化粪池的一氧化碳监测设备存在改进空间,更好地实现实时监测以及有效预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现有的难以对化粪池中的一氧化碳气体进行实时监控、固定式监测误差大、不够便捷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化粪池的一氧化碳气体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化粪池的一氧化碳气体监测装置,包括箱体、控制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集气腔、悬臂支撑机构和移动终端,箱体与悬臂支撑机构固定连接,并通过悬臂支撑机构可移动地安装在化粪池上方,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集气腔的卡槽,一氧化碳传感器固定在集气腔的顶部并延伸到集气腔的内部,将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优选的,悬臂支撑机构包括平行于化粪池的液面的悬臂以及垂直于化粪池的液面的导轨。通过悬臂和导轨可以将箱体在化粪池上方进行移动,因此可以测量多个不同位置的一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优选的,悬臂包括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箱体在平行于化粪池的液面的方向进行伸缩移动。因此可以实现在平行于液面的方向上进行电动控制移动,方便快捷。
优选的,导轨通过滑块和滑轨以控制箱体在垂直于化粪池的液面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可以实现在垂直于液面的方向上进行电动控制移动,简易方便。
优选的,箱体通过悬臂支撑机构安装在化粪池上方距离液面1-2米的位置。由于化粪池的液面会变化,因此通过悬臂支撑机构进行控制箱体的位置可以满足不同液面变化的监测需求。
优选的,一氧化碳传感器通过夹紧固定在集气腔中。因此一氧化碳传感器可以便于更换。
优选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延伸到距离集气腔的顶部10-15mm的位置处。此时一氧化碳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测量集气腔内的一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传感器在集气腔的保护下也可以使使用寿命延长。
优选的,控制器为AT89C51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简单易行。
优选的,箱体内还包括电池,电池分别与控制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以进行供电。通过电池可以给控制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进行供电,可以减少线路连接带来的不便。
优选的,还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显示模块可以实时显示化粪池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以达到预警监控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维尔(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维尔(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2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