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2381.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2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成;练学燕;贾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51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红茶 处理 发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效果较差,导致茶叶发酵不均匀的问题。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包括槽体,槽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呈中空状的搅拌杆,多个搅拌杆位于槽体的同一端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槽体的中心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支架,槽体的位于固定支架的一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穿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带动槽体随着固定支架摆动,使槽体表面的茶叶通风通氧的流动性更好,又可以带动搅拌杆带动槽体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对搅拌杆内部进行通风通氧处理,使槽体内部的茶叶通风通氧的流动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发酵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发酵槽内,保持发酵室内的温湿度,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在5~6小时后,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红茶在进行发酵处理时,在通风供氧充足环境下比相对密封发酵供氧不足环境下的红茶品质更佳。
目前对红茶的发酵一般是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槽内,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室内需保持空气流通、新鲜,空气湿度为95%以上,但是这种方式进行对红茶进行发酵,发酵槽内的茶叶处于堆积状态,空气流通仅仅体现在发酵槽表面的茶叶,其内部的茶叶空气流通较为一般,影响茶叶发酵的均匀性,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企业采用在发酵槽内采用搅拌的方式,增加位于其它部位的茶叶与空气的流通,但是这样仍会存在在搅拌时产生的热量影响茶叶的发酵,导致茶叶发酵的不均匀性,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用的发酵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效果较差,导致茶叶发酵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红茶处理用的发酵槽,包括槽体,槽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呈中空状的搅拌杆,多个搅拌杆位于槽体的同一端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槽体的中心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支架,槽体的位于固定支架的一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穿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动杆,滑动杆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滑动杆位于安装板与滚轮之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滚轮的底部设有凸轮,两个凸轮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位于槽体中心处的搅拌杆与传动轴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带轮的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
优选的,传动件包括设于搅拌杆端部的齿轮,多个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优选的,滑动杆的顶端为弧面,槽体的底部与滑动杆的接触面为相适配的弧面。
优选的,搅拌杆的个数为奇数个,多个搅拌杆的搅拌区域之和与槽体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搅拌杆的搅拌高度与槽体的深度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滚轮与凸轮的接触面为光滑的曲面,滚轮位于凸轮的中心处。
优选的,固定支架为两段式伸缩杆,固定支架的连接处通过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的,槽体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顶端朝槽体中心倾斜。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2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加工用的切碎机构
- 下一篇:取还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