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便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2617.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1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苗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尚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1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741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 ||
一种鱼便收集器,涉及到鱼池的清理领域,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便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壳体上端且均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排便口设于所述壳体下端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空腔内设有与进水口相通的过滤装置,通过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便口,并且在进水口处设有过滤装置,使从进水口处进入的带有鱼便的池水实现粪便和水源的分离,被过滤的水源会从出水口排出,重新回到鱼池内,而鱼便会从排便口排出,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了分离的效果,从而达到不换水、不重新添水就能清理鱼便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鱼池的清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鱼便收集器。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饲养鱼类的时候,为了给鱼类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及时清理鱼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粪便沉入鱼池底部,清理难道较大,现有的处理鱼便的装置是直接利用泵机将位于池水底部的鱼便抽离,但是这样的清理方式使被抽出来的是鱼便与池水的混合物,完成后还需要再往鱼池内补充水源才行,这样频繁的换水导致鱼类的适应性降低,不利于其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实现便于清洁鱼池底部粪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便收集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便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壳体上端且均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排便口设于所述壳体下端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空腔内设有与进水口相通的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为圆筒状结构的钢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设有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等距排列,所述过滤装置固定设在支撑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便口上方设有用于将水和鱼便分离的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靠近所述过滤装置的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竖直设置在排便口上方且将壳体分割成具有导流作用的第一通道和具有回流作用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呈“V”型。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组合成“八”字型结构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位于出水口的下方设有缓冲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挡板呈“L”型。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便口,并且在进水口处设有过滤装置,使从进水口处进入的带有鱼便的池水实现粪便和水源的分离,被过滤的水源会从出水口排出,重新回到鱼池内,而鱼便会从排便口排出,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了分离的效果,从而达到不换水、不重新添水就能清理鱼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苗,未经王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2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