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性绒毛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5400.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1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江浩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F2/90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刘艳霞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性 绒毛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性绒毛支架,包括:覆膜支架和绒毛;覆膜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为网状管。覆膜,包覆于支架本体外部外周,与支架本体形成一两端敞口的腔体通道,作为血液流通通道。绒毛,为多根,均为细丝状,各绒毛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覆膜外壁,另一端朝向外侧;多根绒毛紧密排布,布满于覆膜外壁。可控性绒毛支架增加了支架与瘤颈之间的贴合度,阻止内漏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性绒毛支架。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腹主动脉管壁因动脉硬化、损伤或先天性因素使得血管壁失去弹性或变薄,在血流冲击下,薄弱血管逐渐向外膨出,进而形成动脉瘤,其危害主要包括:①动脉瘤破裂,发生急性出血,严重时危及生命;②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发相应症状;③动脉瘤内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远端肢体急性动脉栓塞。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腔内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通过将处于压缩状态的覆膜支架送达血管病变位置,准确定位后,将其释放,扩张后的覆膜支架覆盖病变血管,隔绝动脉瘤并形成新的血流通道,使血液无法进入动脉瘤,达到治疗目的。隔绝后的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并逐渐萎缩。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难点之一在于瘤颈,瘤颈是指动脉瘤上缘与肾动脉之间的部分,目前国内外指南要求瘤颈长度在1.5cm以上,其原因是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存在动脉斑块或扭曲,覆膜支架与瘤颈重叠超过1.5cm,方可确保支架与瘤颈之间贴合完全,不发生内漏。一旦出现内漏,血液由支架与瘤颈之间进入动脉瘤瘤腔,则导致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性绒毛支架,增加了支架与瘤颈之间的贴合度,阻止内漏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性绒毛支架,包括:覆膜支架和绒毛。
覆膜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为网状管。
覆膜,包覆于支架本体外部外周,与支架本体形成一两端敞口的腔体通道,作为血液流通通道。
绒毛,为多根,均为细丝状,各绒毛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覆膜外壁,另一端朝向外侧;多根绒毛紧密排布,布满于覆膜外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可拆卸的绒毛固定件。
进一步地,绒毛固定件为一套管,其形状与支架本体的形状相一致,套设于绒毛外;当去除绒毛固定件时,绒毛展开,用于与瘤颈及瘤腔内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绒毛固定件为捆绑绳,缠绕固定于绒毛外;当去除绒毛固定件时,绒毛展开,用于与瘤颈及瘤腔内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各绒毛的长度均为0.5~2cm。
进一步地,各绒毛选用聚酯或涤纶材质。
进一步地,由血液流动的方向,支架本体为上端大下端小的柱状,由大头端到小头端光滑收缩过渡;或者由上到下为人字形。
上述的一种可控性绒毛支架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1.1.放置并定位可控性绒毛支架,其上端用于套设于瘤颈内,下端用于与髂动脉相连通;
步骤1.2.拆除套管或捆绑绳,绒毛展开,与内壁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绒毛会作为异物吸引血液中的血小板大量粘附并形成血栓,从而增加支架与瘤颈之间的贴合度,阻止内漏的发生。2.动脉瘤腔内的绒毛将有助于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3.绒毛可以有效填补支架之间、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控性绒毛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江浩,未经陈江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5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腌制鱼的高效风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服务营销用策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