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树鼩的颈内静脉留置血样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8908.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9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肖欢;李超乾;宁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5 | 分类号: | A61B5/155;A61B5/154;A61D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静脉 留置 血样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树鼩的颈内静脉留置血样采集装置,主要涉及树鼩实验采血技术领域。包括穿刺针、留置采血软管和留置盒;所述穿刺针包括可拆离部和针柄;所述可拆离部包括可拆离的两个针体部、可拆离的两个针体固定壳;所述留置盒包括座体、管体压持固定胶塞、卡座、密封塞和保护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次血管穿刺就可用于多次采血,适用于连续采血或分时间段留置采血,并且固定效果好,不易脱落,树鼩颈部的运动不会影响到留置在颈内静脉内的留置采血软管,留置在颈内静脉内的留置采血软管不会对静脉血管壁产生损伤。同时,留置采血装置还能用于给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鼩实验采血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树鼩的颈内静脉留置血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树鼩是一种小型攀缘型哺乳动物。树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其亲缘关系与灵长类最接近(约93.4%),在解剖及生理上较小鼠、大鼠等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更接近人类,并且能够罹患许多与人相似的疾病,而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主要用于肿瘤、神经、内分泌、免疫和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领域的研究。在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树鼩进行多次采血、给药。因颈内静脉采血较心脏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等方式能获得较大量血液样本,目前已成为树鼩实验时的主要采血方式,当然,由于下肢容易压持固定,下肢腹股沟处的股静脉也较为普遍的用于穿刺采血。
现在的颈内静脉采血法通常步骤如下:使树鼩仰卧固定于实验台上,辅助实验人员用手固定好树鼩的头部和下肢,血管充盈后看到凸出的血管,用注射器45°夹角进针,吸出血液,每次采血量为2ml以内。实际操作过程中,常用 1ml或2.5ml注射器采集颈内静脉血样。但此方式目前存在诸多不足和不便。
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树鼩进行多次采血或给药,由于树鼩颈内静脉血管仅为3mm左右,实际操作时颈内静脉凸出并不明显,穿刺具有一定失败风险,同时操作过程中树鼩颈部会伸缩运动,血管易被针头刺破,造成树鼩血管的过度损伤,而短时间内的多次穿刺也增加了血液感染风险,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对于操作者而言,每次采血都需要对树鼩血管进行穿刺,操作较为繁琐,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树鼩的颈内静脉留置血样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它使用简便高效,一次血管穿刺就可用于多次采血,适用于连续采血或分时间段留置采血,并且固定效果好,不易脱落,树鼩颈部的运动不会影响到留置在颈内静脉内的留置采血软管,留置在颈内静脉内的留置采血软管不会对静脉血管壁产生损伤。同时,留置采血装置还能用于给药。进一步来说,此装置不仅适用于树鼩,也适用于所有小型实验动物。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用于树鼩的颈内静脉留置血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留置采血软管和留置盒;
穿刺针:
所述穿刺针包括可拆离部和针柄;所述可拆离部包括可拆离的两个针体部、可拆离的两个针体固定壳,两个针体部末端分别与两个针体固定壳连接,两个针体部、两个针体固定壳对称合拢,所述针体固定壳侧部设有支管,留置采血软管的头端通过支管的管口插入至两个针体部围成的针腔内,所述留置盒设置在留置采血软管的末端,合拢后的针体固定壳末端可拆卸连接在针柄上;
留置盒:
所述留置盒包括座体、管体压持固定胶塞、卡座、密封塞和保护帽;所述座体顶部设有凸座,所述凸座顶部设有胶塞孔,所述座体内设有一直延伸到胶塞孔的软管通道,留置采血软管内侧端口顺着血流方向留置到颈内静脉血管中,留置采血软管外侧端口延伸到胶塞孔内;所述管体压持固定胶塞中部设有中心孔,留置采血软管外侧端口插入到中心孔内,所述管体压持固定胶塞与胶塞孔插接;所述卡座包括座壳、中心插管和中心垫槽;所述座壳与凸座卡接,座壳与凸座卡接后,中心插管插到留置采血软管外侧端口内,并且能够撑紧留置采血软管外侧端口;所述密封塞设置在中心垫槽内;所述保护帽可拆卸盖在密封塞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8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寿命液化气钢瓶
- 下一篇:一种石油钻井管具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