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形金属长材退卷用的电磁线圈驱动式刹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0159.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4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元;穆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厚发精工(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121/20;F16D121/14;F16D125/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方中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金属 长材退卷用 电磁 线圈 驱动 刹车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异形金属长材退卷用的电磁线圈驱动式刹车机构,其包括刹车盘、刹车条、刹车传动件、刹车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两个同极的电磁线圈相互排斥,使得两侧的刹车条同步夹持在与退卷轴同步运动的刹车盘上,实现退卷的速度控制;另一方面由三个枢轴构成三角形形成刹车条稳定支撑,同时也便于刹车条更换,非常实用,此外,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异形金属长材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金属长材退卷用的电磁线圈驱动式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异形金属长材(也可以称为:金属型材)的装备和加工工艺,主要运用金属冷加工连续成型的生产方式,解决金属材料的生产效率、精度和长度的问题。该生产工艺是国际异形金属长材加工行业的最高水平,目前主要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应用该技术的公司,打破了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部分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具体的,异形金属长材的加工基本上采用5联轧制工艺,第一联轧制部件采用两辊压延工艺,同时辊模控制住材料宽度,用于胚料线材的初步成型;第二、三联轧制部件采用两辊压延工艺,左右侧辊保证上下辊型腔稳定性,高精度辊模提高尺寸精度的同时与组合式矫直装置配合起到导卫作用;第四联前辊模对金属变形的状态和尺寸进一步按预定的尺寸和形状靠近,用四辊成型工艺保证凹槽的形成;第五联前的辊模对尺寸和形状再次修正,用四辊压延使属金属按预定的方向流动的实现上口小底部大的凹槽。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联用于产品初成型,第四第五联压延部件用于产品最终成型和精整,辊模的辅助作用是必不可少,同时,产品成型后,采用收料装置进行收卷和精密排料,以便于包装后交付给客户。
然而,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比如有些客户需要将其裁切成长条型,因此,在所述成型流水线的一侧,设置一条裁切流水线,这样一来必然涉及卷料的退卷,那么,在异形金属长材进一步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退卷速度和异形金属长材的张力,这样才能准确的实现长条形的裁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异形金属长材退卷用的电磁线圈驱动式刹车机构。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异形金属长材退卷用的电磁线圈驱动式刹车机构,其包括:
刹车盘,其与退卷轴同步转动,且位于退卷架的一侧;
刹车座,其设置退卷架上;
刹车条,其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在刹车盘的相对两侧,
刹车传动件,其包括分别通过第一枢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刹车座上的两根传动杆;一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轴上、另一端部转动连接在对应侧所述刹车条上的连接杆,其中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刹车条通过第二枢轴相枢接,所述的刹车条通过第三枢轴对应枢接在所述传动杆的底部,位于所述刹车盘一侧的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构成一个三角形,
刹车驱动件,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传动杆之间的两个电磁线圈、以及两端部分别挂接在两根所述传动杆上端部的拉簧,其中两个所述电磁线圈的磁极相同,通电后,两个所述电磁线圈同极排斥,两根所述的传动杆上端部张开设置,两个所述的刹车条向内收紧并夹持在所述刹车盘的相对两侧,所述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失电后,所述拉簧复位,两个所述电磁线圈相抵,所述刹车条远离所述刹车盘。
优选地,在每根传动杆的顶部设有定位柱,拉簧两端部连接在定位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每根定位柱上设有滑套,拉簧两端部连接在滑套上。这样一来,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提供相应的复位作用力。
本例中,在每一个所述滑套上设有锁紧螺栓,其中锁紧螺栓与定位柱抵触将滑套定位在定位柱上。在拉簧复位的过程中,有效的防止拉簧的移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厚发精工(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厚发精工(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0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