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1089.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5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何计谋;张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1C1/024;H01T4/10;H01T4/02;H01T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晓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泾***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器 | ||
1.一种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包括绝缘外壳(2)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2)内的芯体(1),所述芯体(1)包括第一电阻单元(11)和放电组件(12),所述第一电阻单元(11)和所述放电组件(12)沿轴向层叠布置,所述放电组件(12)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阻单元(121)和放电单元(122),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和所述放电单元(122)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放电单元(122)具有放电间隙(1221),所述放电间隙(1221)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不放电,在瞬态过电压下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122)还具有第一放电极(1222)、第二放电极(1223)和支撑管(1224);所述第一放电极(1222)与所述第二放电极(1223)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管(1224)支撑在两者之间,三者共同围合成所述放电间隙(1221);所述第一放电极(1222)位于所述第二放电极(1223)上方,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位于所述第二放电极(1223)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组件(12)还具有第一导电带(123)和第二导电带(124),所述第一导电带(1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放电极(1222)的上端面接触、下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带(12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放电极(1223)的下端面接触、下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的下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极(1222)和所述第二放电极(1223)相距最近的位置均设有第一通孔(a),所述第一导电带(123)与所述第一放电极(1222)相连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b);沿轴向,所述第一通孔(a)和所述第二通孔(b) 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的额定电压为所述第一电阻单元(11)的额定电压的15%-17%。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间隙(1221)的放电电压为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的额定电压的1.1倍-1.1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单元(11)具有多片第一电阻片(111),各所述第一电阻片(111)沿轴向层叠布置;所述第二电阻单元(121)具有一片或多片第二电阻片,当具有多片第二电阻片时,各所述第二电阻片沿轴向层叠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2)包括绝缘套(21)和分别密封所述绝缘套(21)两端的两组端部组件(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端部组件(22)均包括法兰(221)以及嵌设在所述法兰(221)内部的盖板(222)和密封圈(223),所述法兰(221)套在所述绝缘套(21)外周并与盖板(222)和密封圈(223)组合封堵所述绝缘套(21)的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端部组件(22)包括弹性件(224),所述盖板(222)通过所述弹性件(224)与所述芯体(1)的端面接触,所述弹性件(224)处于压缩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10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