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连续标注回弹法则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测区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1580.7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6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颀栋;张守龙;王莉嘉;张斌;姜平忠;陈玲娣;李建;袁伟;张芳;王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鲁勇杰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连续 标注 回弹 法则 测定 水泥 混凝土 强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连续标注回弹法则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测区的装置,包括布点组件,所述布点组件包括握持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握持杆一端的辊筒,所述辊筒内开设有储墨腔,所述辊筒侧端均匀开设有多排多列透墨孔连通于所述储墨腔,所述辊筒在所述透墨孔处设置有多条海绵条。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提高布点效率,可根据水泥混凝土的布点面积进行调整握持杆长度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现场检测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快速连续标注回弹法则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测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 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检测项目中,水泥混凝土强度检测是一个常检项目;而该项目常用的检测方法--回弹法,利用回弹仪进行回弹试验测定混凝土强度;在利用回弹法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时,对于测区面积及测点间距有明确要求,然而在试验检测现场,操作人员对测区面积及测点间距的控制随意性较大,且不同的操作人员间也存在较大的出入,进而造成检测数据的重现性、可比性较差;同时,由于对检测点未做具体标记,进而造成检测数据的验证比较困难。
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575474U《用于回弹法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快速布点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回弹法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快速布点装置,包括框体、圆环及印泥海绵;其中,框体为正方形框架结构,并将框体在竖向与横向上按三等分原则划分为多个小框体;且在每个小框体节点上连接有圆环,圆环为中空结构,其包括内环和外环,同时圆环为半封闭结构,其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此外,在圆环的内环和外环之间中空区域设置有印泥海绵。将框体置于待测水泥混凝土上端,通过印泥海绵对水泥混凝土表面进行标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该布点装置布点,每次布点后,都需要将布点装置拿起,再对准,然后再次布点,对于整个检测过程来说,该布点装置的布点效率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快速布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快速连续标注回弹法则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测区的装置,包括布点组件,所述布点组件包括握持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握持杆一端的辊筒,所述辊筒内开设有储墨腔,所述辊筒侧端均匀开设有多排多列透墨孔连通于所述储墨腔,所述辊筒在所述透墨孔处设置有多条海绵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水泥混凝土进行快速布点时,在辊筒的储墨腔内装有布点用的墨汁,墨汁由透墨孔导流至辊筒表面,被透墨孔处的海绵条吸收,然后将辊筒放置在水泥混凝土上,通过手持握持杆并推动,使得辊筒在水泥混凝土所提供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将墨汁转印至水泥混凝土表面,该方案通过握持杆使得辊筒转动进行布点,从而提高了布点效率,同时操作简便,便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一端开设有注墨孔,所述辊筒所述注墨孔一侧转动连接有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辊筒在使用时,由海绵条印在水泥混凝土上的印记不清楚时,便需要对辊筒内重新灌注墨汁,该方案中在辊筒侧端开设注墨孔,并通过封盖进行密封,打开封盖便可比较轻松的进行灌注,关闭封盖就可以继续进行布点,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盖内端设置有密封台过盈插接在所述注墨孔内,所述密封台侧端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由注墨孔向储墨腔内灌注完墨汁后,转动封盖,使得密封台过盈插接在注墨孔内,同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一方面使得封盖的关合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提升了密封效果,避免在使用该布点装置时墨汁的泄漏,使得布点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筒侧端设置有多个环状凸起位于所述透墨孔外侧,所述辊筒在相邻所述凸起之间设置有两条凸条,所述凸起中部和相邻所述凸条之间形成成供所述海绵条嵌接的嵌接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1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摄像头的智慧黑板
- 下一篇:一种转向系统试验载荷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