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3330.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7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现涛;王海斌;沈俊杰;郭君;孙强;谢松;贾井运;王茂华;郑永军;贺元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A62C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动力电池 动压变温 实验 | ||
1.一种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实验舱(1),用于提供供机载锂电池燃烧的空间,其上方设有气液灭火口(11),以连接外部灭火剂产生设备,向内部实验舱(1)喷射灭火剂;
外部温控舱(2),套设在实验舱(1)上,以将实验舱(1)包裹在内,以控制实验舱(1)的外部温度;
压力控制系统(3),设置在内部实验舱(1)上,以对内部实验舱(1)的内部压力进行控制;
温度控制系统(4),设置于外部温控舱(2)上,以控制外部温控舱(2)内部的温度,进而调整内部实验舱(1)所处的温度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实验舱(1)包括大舱(12)和小舱(13),所述大舱(12)和小舱(13)均为正圆球体,该大舱(12)的舱门位于舱体前端,左向旋开,小舱(13)的舱门位于舱体上部,右向旋开,其中,大舱(12)的舱门和小舱(13)的舱门均通过铰链与舱体连接,并且在舱门关闭后采用整圈螺栓并紧,所述大舱(12)和小舱(13)的舱体前端均装有一个圆形观察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系统(3)包括抽气系统(31)和进气系统(32),所述抽气系统(31)和进气系统(32)共用一套通气管路与内部实验舱(1)连接,并通过两个电磁阀进行服用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32)包括氧气瓶、氮气瓶、氩气瓶和压缩空气瓶,所述氧气瓶、氮气瓶、氩气瓶和压缩空气瓶相互之间汇成一路总管后与通气管路连接,其中,氧气瓶、氮气瓶、氩气瓶和压缩空气瓶分别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与总管连接,以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实现调配输入到内部实验舱(1)内的气体成分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4)包括加热器(41)和制冷机组(42),所述外部温控舱(2)内壁夹层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载动力电池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舱(12)和小舱(13)的舱门相对于螺栓的位置上一一对应的设有压紧框(5),所述压紧框(5)包括固定框架(51)和活动框架(52),所述固定框架(51)和活动框架(52)均呈L型,所述固定框架(51)的一端固定在舱门上,所述活动框架(52)的一端固定在舱体上,所述活动框架(52)相对舱体的另一端固定齿条(521),所述固定框架(51)中部的位置上可旋转设有齿轮(511),所述齿轮(511)与固定齿条(521)相互啮合,所述齿轮(511)的一端上同轴固定有棘轮(512),所述固定框架(51)靠近棘轮(512)的位置上设有可旋转的棘杆(513),所述棘杆(513)活动一端可嵌入到棘轮(512)的棘齿内,以对棘轮(512)进行定位,所述棘杆(513)的中部固定有拨动杆(514),所述拨动杆(514)从固定框架(51)内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33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粉进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血球蛋白粉的喷雾干燥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