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6284.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2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炜波;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雁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26;B29C4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23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体式 注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它包括安装底模,所述安装底模的下部固定装配在注塑机上,所述安装底模上放置有上下装配的成型上模、成型下模,所述成型上模与成型下模之间设计有注塑腔;所述成型下模的两对角位置设计有竖直向上伸出的磁力柱,所述成型上模内设计有与所述磁力柱对应装配的限位孔;所述安装底模上部靠近前部挡边和右部挡边夹角位置设计有竖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装配有铁块。该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使用时,通过安装底模与注塑机固定连接,所述磁力柱可以对安装底模位置的铁块产生吸附力,这样该模芯使用更加的方便,定位准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到铸造件,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铸造既可以用来生产金属元件,也可以用来生产塑料元件。对于塑料铸造件来说,注塑成型过程在模具中完成,注塑模具通常采用分体是结构,其内部设计有注塑腔,在注塑时,向注塑腔中注入液态塑料,然后经过冷却后将模具打开将注塑的成品件取出,从而完成整个的注塑过程。在传统的注塑过程中,注塑模具需要设计专门的锁紧结构,传统的根据成型的元件来具体设计,在模具上直接设计与注塑设备的连接结构,这样虽然整体的加工元件较少,但是当模具用来加工不同的注塑件时,就需要完全重新设计模具,成本较为高昂,另外在传统的注塑加工过程中,模具与注塑机紧固连接,每次进行开模操作都需要将模具从注塑机上拆卸下来,整个过程较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和装配,注塑过程更加方便快捷的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包括安装底模,所述安装底模的下部固定装配在注塑机上,所述安装底模上放置有上下装配的成型上模、成型下模,所述成型上模与成型下模之间设计有注塑腔;所述安装底模设计为方形板状,所述安装底模的上部设计为水平面,所述安装底模上部的前边和右边分别设计有挡边;所述成型上模、成型下模分别设计为方形板状,所述成型下模的两对角位置设计有竖直向上伸出的磁力柱,所述磁力柱采用磁性材料制作,所述成型上模内设计有与所述磁力柱对应装配的限位孔;所述安装底模上部靠近前部的挡边和右部的挡边夹角位置设计有竖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装配有铁块,当所述成型下模的两边贴附在所述安装底模上的两个挡边时,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更加靠近夹角位置,形成竖直向的错位,所述成型上模与成型下模分别采用非磁吸性材料制作。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上模与成型下模采用金属铝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加工为螺纹孔,所述铁块为圆柱形状,其外部加工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外螺纹,所述铁块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装配,所述铁块下部设计有将所述铁块拧转的控制槽。
作为优选,所述磁力柱的上部加工成圆锥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上模的上部加工有竖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装配有可以水平旋转的控制条,所述控制条的两端装配有正负极连线竖直的磁力块,所述控制条两端磁力块朝向下部的磁极相反,所述成型下模两对角位置的磁力柱上部磁极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自定位分体式注塑模芯使用时,通过安装底模与注塑机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成型上模、成型下模来形成用来注塑的空腔,同时所述成型下模采用四方形状,所述安装底模上部的前部和右部挡边可以对连接后的成型上模、成型下模进行限位。另外所述成型下模对角位置装配的两个磁力柱可以对所述成型上模进行限位,同时所述磁力柱可以对安装底模位置的铁块产生吸附力,这样所述成型上模、成型下模合模后就会被自动的吸附,使得合模后的成型下模的两边压紧贴附在两个挡边上。从而自动完成吸附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使用更加的方便,定位准确,同时所述安装底模的使用也省去了注塑后开模时对注塑机的拆卸过程,过程大大简化,同时模具制作时,与注塑机的连接结构不需要重新制作,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雁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雁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6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