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8129.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0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垒;吴宝金;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闽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属于模具斜顶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侧模具,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使侧模具与上模具之间的拆卸更为简单,利用电力代替人工,降低了拆卸和使用的难度,通过缩短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长度,使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带动滑动块沿着滑槽向右滑动,带动第三电动伸缩杆、推杆和上模具向右滑动,从而使斜顶机构的滑动结构更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斜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斜顶,是以港资模具厂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模具行业的惯用说法,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然而现有的斜顶机构无法实现自动拆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拆卸和使用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现有的斜顶机构中的滑动结构较为复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使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斜顶机构无法实现自动拆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拆卸和使用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现有的斜顶机构中的滑动结构较为复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使用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侧模具,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动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底部皆设置有第一连接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销轴,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块以销轴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135°。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槽。
优选地,所述底板顶部的一端皆设置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动块通过滑块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与底板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模具一侧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且斜面向下倾斜,所述斜面向下倾斜的角度为75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固定有L型固定架,且L型固定架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使侧模具与上模具之间的拆卸更为简单,从而利用电力代替人工,降低了拆卸和使用的难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缩短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长度,从而使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带动滑动块沿着滑槽向右滑动,从而带动第三电动伸缩杆、推杆和上模具向右滑动,从而使斜顶机构的滑动结构更为简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且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闽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闽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8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滑块结构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加料用料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