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状颅内皮层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3001.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8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晗青;陈逍遥;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科恒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78 | 分类号: | A61B5/0478;A61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皮层 电极 | ||
一种网状颅内皮层电极,其包括绝缘基底,嵌在绝缘基底中的多个电极、埋置在绝缘基底中的电极丝、汇集电极丝的电极套管和位于绝缘基底的中空区域的填充材料区,所述绝缘基底具有网状结构。该改进可以提高电极与脑组织之间的组织液的排出效率,提高电极在脑组织表面的贴服性,提高脑电信号的监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传感、记录颅内生物电信号的电极,特别涉及一种网状颅内皮层电极。
背景技术
人体大脑在正常情况下,其皮层表面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大脑出现病理病变时,其脑电信号放电模式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某些病变会使大脑电信号放电模式发生特殊变化,在临床上通过观察这些放电模式的特殊变化,可以对人体大脑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通过脑电图检查大脑疾病来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最多见病例是癫痫病。所谓癫痫病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异常放电使患者出现发作性肢体抽搐或意识行为的异常,患者的脑电图不论发作与否都与正常人不同,并且出现特殊变化,所以脑电图检查在临床治疗癫痫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达到能够清晰地分析脑电图需要两个条件,即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处理。目前对脑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是通过脑电图机来完成的,而脑电信号的采集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头皮脑电信号的采集,即将一定数量的电极置于头皮上来采集脑电信号。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无创、操作简便。但是,由于头皮距离大脑皮层较远,中间组织多,信号衰减严重,伪差大,尤其是在患者发作、四肢严重抽搐时,因此它被用于脑电图的一般检查。
如果医护人员要为癫痫手术精确定位手术位置,就需要另一种复杂的颅内脑电信号采集方式,即使用颅内皮层电极。这种方式首先需要外科医生进行开颅手术,再将颅内皮层电极埋藏于大脑皮层上硬脑膜下,通过颅内皮层电极的电极和电极导线来采集脑电信号。其特点是采集的脑电信号几乎无衰减、无伪差、能够精确定位癫痫病灶的范围,所以颅内皮层电极是癫痫病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
颅内皮层电极通过外科手术置于颅内硬脑膜下,脑内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入脑电波信号接收装置,从而达到精确检测脑电波信号,精确地判断颅内病灶位置的目标。颅内皮层电极主要分为条状皮层电极和片状皮层电极。条状皮层电极可被安放在皮质表面进行记录,它们既可以通过钻孔植入硬膜下腔,能被置于开颅骨窗边缘下方。片状皮层电极一般在大型开颅手术技术后被放置在皮质表面,除皮质表面记录功能外,它还可被用于皮层电刺激研究。
现有技术的颅内皮层电极覆盖在脑组织表面上时,脑组织表面存在的组织液很可能阻隔电极与脑组织的接触,从而造成脑电信号的衰弱或缺失。在脑电信号检测过程中,脑组织分泌组织液会渗入电极与脑组织之间,从而导致脑电信号的衰弱或缺失。同时,大脑表面为圆弧面,长方形平面的颅内皮层电极具有有限的柔软程度和拉伸程度,从而导致有些颅内皮层电极与脑组织表面的贴合部位会出现不贴服的现象。这些不贴服的现象会导致电极和脑组织表面的接触不稳定,从而影响脑电信号的稳定程度。
申请号为CN201821008439.9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颅内皮层电极片,其包括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连接电极线的凹陷部,凹陷部通过外围的过渡段连接至外环部;所述过渡段和外环部上总共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电极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向外引出。
申请号为CN201320661996.1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颅内皮层电极,其包括:电极点、电极导线、硅胶片、数字编号片、硅胶套、插头,电极点嵌置在硅胶片中,电极点一侧与数字编号片贴合,其贴合侧与电极导线相连,电极导线一端与电极点连接,另一端对应与插头连接,其露出硅胶片的部分由硅胶套统一包裹。该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颅内电极在手术过程中采集的信号不准确,对人体大脑皮层有损伤的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不具备网状结构,不可能提高电极与脑组织之间的组织液的排出效率,不可能提高电极在脑组织表面的贴服性。同时,该实用新型不具有网状结构,不减少受力点,不需要增设填充材料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状颅内皮层电极,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科恒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科恒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3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蓄牧业的干燥型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锻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