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墙套管柔性防水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4439.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4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马明亮;魏文荣;武力;姚俊;李英;任宇霞;张树伟;王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 | 分类号: | F16L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墙 套管 柔性 防水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墙套管柔性防水密封结构,该结构包括预埋于墙体中的穿墙套管、穿套于穿墙套管内的介质管道以及设置在穿墙套管与介质管道之间的密封组件,穿墙套管的管体外壁设有中部翼环板和端部翼环板,所述密封组件是由设置在穿墙套管中的非固定式预压挡环隔开的多组密封圈并经端部挡板紧固而形成的具有预紧力的柔性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密封组件采用具有预紧力的柔性密封结构,使介质管道受力均衡,密封圈由非固定式预压挡环隔成多组,并在端部挡板作用下密封圈处于预紧变形状态;通过调整穿墙套管的两端部翼环板位置,使端部翼环板嵌入墙体内形成机械迷宫式密封结构,满足地下高水位、大渗透压力条件下的防水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建筑中的给排水专业技术领域,涉及介质管道穿越外围护结构墙体时的防水密封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穿墙套管柔性防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的给排水专业中,介质管道在地下水位层内埋设穿越建筑物、构筑物等外围护结构墙体时,通常采用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所示的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来实现预定的防水密封效果,对于伴随有建筑物、构筑物沉降变形及介质管道的工作振动、扭曲等现场环境,该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所采用的最为完善的穿墙套管柔性防水密封结构如图1A所示,该结构用于对穿过墙体01的介质管道1进行密封,包括套装有介质管道1的穿墙套管2和分别设置在介质管道1与穿墙套管2之间的迎水面侧、背水面侧的密封组件3,其中,穿墙套管2预埋于墙体01中,迎水面的密封组件为第一道密封组件,第一道密封组件采用密封材料和简单的密封膏36(刚性材料)嵌缝处理,并用焊接于穿墙套管2内部的内挡圈24 作为单向约束定位封堵得到,该密封结构为刚性密封结构;背水面的密封组件为第二道密封组件,第二道密封组件采用橡胶密封圈31(柔性材料)并用焊接于穿墙套管2内部的内挡圈24和L形法兰压盖35封堵预紧得到,该密封结构为柔性密封结构;穿墙套管2设有中部翼环板22和两侧端部翼环板23,中部翼环板22埋设在墙体01内,两侧端部翼环板23凸出墙体,现有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如图1A所示,该结构的第一道、第二道密封组件所采用的密封方式、密封材料不同,使得介质管道1在穿墙套管2内部的两侧支撑点受力不均衡,刚性密封材料不能吸收合理变形位移及介质管道的工作振动,更易受到破坏,影响密封结构效果。
(2)如图1B所示,穿墙套管2的两侧端部翼环板23凸出墙体01,该种设置方式不便于施工过程的模板支护,穿墙套管2整体上不能与墙体01的结构钢筋有效连接固定,由于穿墙套管2的两侧端部翼环板23不能与墙体01的混凝土之间产生紧密固定,影响穿墙套管2整体与墙体01连接强度。一般金属穿墙套管与混凝土属于两种不同材质,彼此之间的物理膨胀系数不同,必然会产生相互接触间的膨胀渗漏缝隙。仅靠中部翼环板22难以保证在地下水位较高、渗透压较大情形下的防水密封功能。
(4)如图1D所示,墙体01迎水面处的介质管道1与穿墙套管2之间的第一道密封组件采用刚性的密封膏36密封,当墙体01或介质管道2正常产生位移及变形后,刚性密封材料受到穿墙套管2和介质管道1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破坏性结构缝隙使得该密封组件失去作用,此时,仅剩第二道密封组件难以适用在地下水位高、渗透压力较大情形下的防水密封功能。
(5)如图1B所示,现有的内挡圈24均设置在穿墙套管2的内部,并在将内挡圈24的两侧与穿墙套管2实施内侧面满焊,当穿墙套管2的管径规格较小时,加工难度较大,甚至无法在内侧施焊,若外侧焊接将直接影响柔性密封材料的变形空间及其使用效果;在第一道密封组件失效时,由于两个焊接固定于套管的内挡圈 24遮挡,无法从背水面进行修复损坏了的第一道刚性密封材料,只能从建筑墙体外侧开挖,更换密封材料,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外围护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保温结构破坏,增加维修难度和加大维修成本。
(6)现有第一道刚性密封材料设置在墙体01的外侧迎水面(参见图1D)未能起到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抵抗战时的冲击波的作用,以及墙体开孔后的整体强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4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环式外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组成板件冲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