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墙套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4669.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4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马明亮;魏文荣;武力;姚俊;李英;任宇霞;张树伟;王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性 柔性 密封 组件 防水 穿墙 套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墙套管结构,用于对穿过预埋于墙体内的穿墙套管的介质管道进行密封,穿墙套管与介质管道之间设置有的柔性动密封组件包括套装在介质管道上的保持架、分别安装在保持架的内密封沟槽内和外密封沟槽的至少一内密封圈和至少一外密封圈以及分别固定在穿墙套管的迎水面端部翼环板和背水面端部翼环板的迎水面端部挡板背水面端部挡板。本实用新型防水穿墙套管结构采用保持架将密封组件设置在穿墙套管的中性面和/或其两侧,在墙体、介质管道产生相对位移及扭曲变形时,保持架随之变形,保持架在中性面上仅承担最小的位移变形量,不易破坏密封圈对接触面的相对作用空间,保证该结构的整体防水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建筑中的给排水专业技术领域,涉及介质管道穿越外围护结构墙体时的防水密封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墙套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的给排水专业中,介质管道在地下水位层内埋设穿越建筑物、构筑物等外围护结构墙体时,通常采用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所示的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来实现预定的防水密封效果,对于伴随有建筑物、构筑物沉降变形及介质管道的工作振动、扭曲等现场环境,该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所采用的最为完善的穿墙套管柔性防水密封结构如图1A至图1D所示,该结构用于对穿过墙体01的介质管道1进行密封,包括套装有介质管道1的穿墙套管2和设置在介质管道1与穿墙套管2之间的密封结构03,穿墙套管2预埋于墙体01中,密封结构03包括两道密封,其中,迎水面侧的第一道密封采用填缝材料0312和简单的密封膏0311(刚性材料)嵌缝处理,并用焊接于穿墙套管2内部的内挡圈033作为单向约束定位封堵,形成刚性密封组件031;背水面侧的第二道密封采用焊接于穿墙套管2内部的内挡圈033和L形法兰压盖0322封堵预紧密封圈0321(柔性材料),形成柔性密封组件032;穿墙套管2设有中部翼环板22和两侧端部翼环板23,中部翼环板22埋设在墙体01内,两侧端部翼环板23凸出墙体,现有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该结构的第一道密封、第二道密封所采用的密封方式、密封材料不同,使得介质管道1在穿墙套管2内部的两侧支撑点受力不均衡,刚性密封组件031不能吸收合理变形、位移及介质管道的工作振动,更易受到破坏,影响密封结构03的密封效果。第二道密封通过对密封圈施加预紧力,使得密封圈挤压变形与接触面产生摩擦阻力,挤压变形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密封圈的塑性指标,未能将密封圈有效的塑性指标全部作用于工作部件上;在理想状态下,密封圈与接触面相对静止,起到静密封作用;在实际使用环境下,介质管道1与穿墙套管2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径向相对位移,导致密封圈与接触面之间的静密封失效,产生泄漏,因此在具有相对位移的介质管道1与穿墙套管2之间使用该静密封结构具有局限性。
(2)如图1E所示,第一道密封、第二道密封均设置在穿墙套管2的端部,当建筑物墙体及介质管道1扭曲变形时,穿墙套管2的两侧与介质管道1之间的相对位移通常最大,该位移作用在两侧的密封组件上,使得两侧的密封组件易损坏,将密封结构03设置在变形量最大的端部位置,显然是不合理的。
(3)墙体01迎水面处的介质管道1与穿墙套管2之间的第一道密封采用刚性的密封膏0311密封(参见图1D),当墙体01或介质管道2产生沉降、位移及变形后,刚性的密封膏0311受到穿墙套管2和介质管道1之间的作用力后,可能产生破坏性结构缝隙使得该密封组件失去作用,此时,仅剩第二道密封难以适用在地下水位高、渗透压力较大情形下的防水密封功能。
(4)两道密封的内挡圈033均设置在穿墙套管2的内部(参见图1B),在第一道密封失效时,由于两个焊接固定于穿墙套管内部的内挡圈033遮挡,无法从背水面侧对已损坏的第一道密封(刚性密封组件031)进行修复,只能从建筑墙体外侧开挖,更换刚性密封组件031,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外围护墙体外侧的防水结构、保温结构破坏,增加维修难度和加大维修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46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