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防水穿墙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5040.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马明亮;魏文荣;武力;姚俊;李英;任宇霞;张树伟;王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F16L51/02;F16L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穿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防水穿墙管结构,所述穿墙管结构包括穿墙管和安装在穿墙管两端的减震波纹补偿器,穿墙管预埋于墙体内且两端伸出墙体,介质管道分别通过迎水面侧、背水面侧的减震波纹补偿器与穿墙管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迷宫式止水板和减震波纹补偿器结构的刚性穿墙管来实现同时具有刚性、柔性功能的密封结构,该穿墙管取代现有的防水穿墙套管,去除了穿墙套管、介质管道之间的柔性密封组件,减少泄漏通道,简化结构,克服了现有的柔性防水套管、刚性防水套管分开设置、结构复杂、施工不便等缺陷,实现与穿墙管与墙体等同的抗渗漏性能,简化密封结构,降低了加工和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建筑中的给排水专业技术领域,涉及介质管道穿越外围护结构墙体时的防水密封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减振防水穿墙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的给排水专业中,介质管道在地下水位层内埋设穿越建筑物、构筑物等外围护结构墙体时,通常采用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所示的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来实现预定的防水密封效果,对于伴随有建筑物、构筑物沉降变形及介质管道的工作振动、扭曲等现场环境,该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所采用的最为完善的穿墙套管柔性防水密封结构如图1A所示,现有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结构中,介质管道1穿套在穿墙套管02内,介质管道1和穿墙套管02之间有泄漏通道需要密封,现有的防水穿墙套管中的密封结构03也只是仅设置了一道柔性密封组件031(背水面单边侧)和一道刚性密封组件032(迎水面边侧)(参见国标图集02S404柔性防水套B型,参见图1A),随着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介质管道的不规则的变形、沉降、位移,扭曲以及介质管道频繁的工作振动,使得刚性密封组件过早失去防水密封功效,剩下的一道柔性密封组件也仅能够承受较小的地下水位层的渗透压力,同时,介质管道在穿墙套管02迎水面侧的刚性支撑点失去平衡情况下,使得背水面的柔性密封组件过早失去密封作用,造成渗漏现象(参见图1A中的泄漏通道二LC2),刚性防水密封组件的适用场合有限,尤其不适用建筑结构体量大的场合,在场合下,即使建筑存在微小的沉降、相互位移现象,也会失去防水密封效果,更难于抵抗战时冲击波作用力以及建筑房屋的抗震性能要求。通常在设计穿越外围护结构墙的介质管道的安装位置上尽量避开沉降缝、伸缩缝或两个建筑物坐落位置相对较近的位置,当上述客观无法改变时或有特殊要求时,只能由结构工程师进行修改设计,增大地基基础,尽量减少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介质管道的相对位移量,修改后的施工复杂,成本高,后期一旦出现渗漏,还要将建筑物、构筑物的围护结构的外侧土方开挖,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外防水层及保温层进行修复、堵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现有的介质管道穿越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穿墙套管时,穿墙套管与介质管道之间的密封结构,通常在迎水面侧和背水面侧的两侧内部分别采用不同的密封材质和结构、不同的施工工艺用来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但由于介质管道与穿墙套管之间密封材料作为连接件,必然会受到二者相对位移变形产生的相互干涉作用力,使得介质管道和穿墙套管之间的密封材料产生应力,塑性变形,直至断裂失效。即使采取多道密封措施,由于柔性密封材质的固有特性,也无法与刚性密封连接性能效果相媲美,结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柔性密封材料也难以抵抗战时冲击波及地震的作用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防水穿墙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振防水穿墙管结构,用于密封介质管道,包括穿过墙体且预埋于墙体内的穿墙管,所述穿墙管(2)两端伸出墙体(01),且穿墙管(2)的两端装设减震波纹补偿器(3),所述减震波纹补偿器(3)分别与迎水面侧和背水面侧的介质管道(1)密封连通;所述减震波纹补偿器(3)为标准减震伸缩节。
上述减振防水穿墙管结构中,所述穿墙管(2)的管体(21)外周至少设置三个翼环止水板(22),且所有翼环止水板(22)均内嵌于墙体(0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5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