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茶炒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7527.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4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清壹社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茶炒制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放置有外侧支撑锅体,所述外侧支撑锅体的锅内设置有内侧炒制锅体,所述外侧支撑锅体和内侧炒制锅体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处设有加热装置,炒制效果更加均匀又不容易炒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茶炒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叶炒制装置,对于热量的运用还不够合理,浪费较大,而且炒制不够均匀,炒焦的比重也还是不少。
如公开号为108617803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白茶翻炒设备,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电机,第一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炒锅,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凸轮;机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与机座之间设有扭簧,第二转轴上周向设有若干主动叶片;第二转轴与炒锅设有钢丝绳;第三转轴上周向设有若干从动叶片;炒锅内底部中央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间隙连接有辅助轴,辅助轴弧形槽的中央之间设有橡筋绳;辅助轴上周向设有若干搅拌臂;炒锅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和风机,加热器设于凹槽内;炒锅的内壁上还铰接有位于凹槽与风机之间的摇臂,摇臂与炒锅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摇臂上设有风孔和导流板,其还是会存在上述的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制效果更加均匀又不容易炒焦的白茶炒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白茶炒制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放置有外侧支撑锅体,所述外侧支撑锅体的锅内设置有内侧炒制锅体,所述外侧支撑锅体和内侧炒制锅体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处设有加热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侧支撑锅体为陶瓷锅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侧炒制锅体为铁锅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加热装置为在所述间隔空间盘绕设置的加热管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呈由上往下的盘旋状围绕在内侧炒制锅体的外壁周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加热液为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间隔空间呈圆弧形的凹陷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侧支撑锅体和所述内侧炒制锅体还连接有加强连接杆。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加强连接杆为伸缩杆且两端分别与外侧支撑锅体和内侧炒制锅体铰接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侧支撑锅体的锅底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洞口,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供内侧炒制锅体升降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热量有效利用率更高,炒制效果更好,更加均匀,不容易炒焦,茶叶质量也更高,品质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侧支撑锅体包围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2、外侧支撑锅体,3、内侧炒制锅体,30、间隔空间,4、加热装置,5、加强连接杆,20、洞口,6、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清壹社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清壹社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7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新型充电柜
- 下一篇:一种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管理稳定型专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