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1640.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6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罗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登峰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10 | 分类号: | F04D25/10;F04D29/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自转 往返 运动 摇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包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U型支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弯爪,所述摆杆的底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U型支架的后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同步电机,所述同步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支架的后侧面延伸至固定支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连接的比较紧密,可以应用于空间小的场合,通过在U型支架的侧面开设有多组固定孔,有利于安装和维护摇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往返运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
背景技术
风扇是利用强制对流加快周围空气的流速,以实现生风取凉的目的,风扇中有各种调节结构,以方便人们在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场合应用,例如,人们通产会在风扇中增加摇头机构,避免风扇一直直吹人体的某一部位,造成人体部位短时局部失感,这样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摇头机构通常利用风扇自身带有的电机的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和涡轮、蜗杆结构把转动转化为往复的摇动。
传统风扇的摇头机构多采用连杆、蜗杆、蜗轮的结构形式,这种摇头装置体积大,晃动大,多用于落地扇、台扇的摇头,不适用于吸顶吊扇、范围空间小的转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包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U型支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弯爪,所述摆杆的底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U型支架的后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同步电机,所述同步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支架的后侧面延伸至固定支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偏心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摆杆的形状为L型,所述摆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摆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形弯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弯爪对称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动件的顶部设置有与摆块相对应的摆槽,所述传动件侧面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V字型,所述斜偏心轮的顶部位于两弧形弯爪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支撑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U型支架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连接的比较紧密,使得整个体积较小,可以安装在天花上的吸顶装饰小风扇,实现来回往返运动送风,也可以适用于室内空间较小的天花上。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通过在U型支架的侧面开设有多组固定孔,有利于安装和维护摇头装置,通过斜偏心轴的顶部与两摆杆的内侧面贴合,避免产生冲击载荷,使整个摇头运动都比较平稳,不易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登峰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登峰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1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带压开孔基坑吊装机械
- 下一篇:一种三偏心蝶阀夹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