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道岔区的道床及具有其的道岔区轨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9158.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2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郄录朝;徐旸;王红;肖俊恒;王树国;钱坤;王猛;楼梁伟;叶晓宇;张也;孙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7/00;E0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荟萃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道岔 道床 具有 轨道 结构 | ||
1.一种用于道岔区的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包括:
道砟层,所述道砟层具有轨枕支撑部(11),所述轨枕支撑部(11)包括固化结构;所述固化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固化区(111)和与所述多个第一固化区(111)连接的第二固化区(112),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固化区(111)在垂直于所述道砟层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固化区(113),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在垂直于所述道砟层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均与所述第二固化区(112)连接,所述第二固化区(112)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化区(111)和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化区(111)、所述第二固化区(112)和所述第三固化区(113)中的至少一个的横截面为梯形或者矩形。
4.一种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区轨道结构包括多个钢轨(20)和用于支撑多个所述钢轨(20)的道床(10),所述道床(10)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钢轨(20)均包括:
转辙部(21);
连辙部(22);
岔后部(23),其中,所述连辙部(22)设置在所述转辙部(21)和所述岔后部(23)之间,且所述转辙部(21)和所述岔后部(23)均与所述连辙部(22)连接,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固化区(111)与多个所述钢轨(20)的多个所述转辙部(21)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化区(112)与各所述连辙部(22)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辙部(22)包括第一轨段(221)和与所述第一轨段(221)之间具有夹角的第二轨段(222),所述第一轨段(221)和所述第二轨段(222)均与所述转辙部(21)连接,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固化区(112)支撑在各所述第一轨段(221)和各所述第二轨段(222)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固化区(113),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在垂直于所述道砟层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固化区(112)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固化区(112)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化区(111)和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之间;所述岔后部(23)包括第一岔段(231)和第二岔段(232),所述第一岔段(231)与所述第一轨段(221)连接,所述第二岔段(232)与所述第二轨段(222)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固化区(113)与所述第一岔段(231)和所述第二岔段(232)均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区轨道结构还包括轨枕(30),所述轨枕(30)设置在所述道床(10)上,所述钢轨(20)设置在所述轨枕(30)的远离所述道床(10)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区轨道结构还包括扣件(40),所述钢轨(20)通过所述扣件(40)与所述轨枕(3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区轨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道床(10)下方的排水结构(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道岔区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50)为具有通孔的排水垫;或者,所述排水结构(50)为由碎石铺设而成的层状结构;或者,当所述道岔区轨道结构安装至路基表层(60)后,所述排水结构(50)弯折成“人”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91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