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自发热绿色环保内玻璃幕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1678.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涛;贾映川;林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华中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1/76;E04F10/00;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发热 绿色 环保 玻璃 幕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建筑自发热绿色环保内玻璃幕墙,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后端固定粘合有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远离隔热板的固定粘合有电加热层,所述电加热层远离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板,所述隔热板的表面设置也有光伏电板,且光伏电板与透明导电薄膜电性连接,所述光伏电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光伏电板通过固定杆与隔热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玻璃幕墙内设置有透明导电薄膜与电加热层,通过光伏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透明导电薄膜对电加热层进行通电加热,使得玻璃幕墙能够自发热,从而保持了室内的温度,解决了光伏玻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自发热绿色环保内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两层和三层之分,两层中空玻璃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三层玻璃则是由三层玻璃构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等优点,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而在炎热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大多不会感到炎热,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房间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
目前为了让幕墙能够对室内进行保温而直接采用的光伏玻璃,但是光伏玻璃存在隔温、隔热、隔音、滤光、安全抗冲击性能差、抗拉伸强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自发热绿色环保内玻璃幕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自发热绿色环保内玻璃幕墙,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后端固定粘合有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远离隔热板的固定粘合有电加热层,所述电加热层远离透明导电薄膜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板,所述隔热板的表面设置也有光伏电板,且光伏电板与透明导电薄膜电性连接,所述光伏电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光伏电板通过固定杆与隔热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的表面顶部设置有遮雨板,所述遮雨板的顶面呈倾斜设置,所述遮雨板靠近隔热板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遮雨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且遮雨板通过支撑杆与隔热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遮雨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动轴,且第一活动杆通过活动轴与第二活动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远离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隔热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雨板与隔热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与遮雨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与隔热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杆的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动杆通过复位弹簧与第二活动杆相连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玻璃幕墙内设置有透明导电薄膜与电加热层,通过光伏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透明导电薄膜对电加热层进行通电加热,使得玻璃幕墙能够自发热,从而保持了室内的温度,解决了光伏玻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遮雨板,在遮雨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下雨时,遮雨板能够降低玻璃幕墙主体受到雨水的冲击,对幕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下雪时,遮雨板容易产生积雪,当积雪较厚时,遮雨板在积雪的重力下,向下翻转,从而使得积雪下落,遮雨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自发热绿色环保内玻璃幕墙的正面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华中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华中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16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