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过滤膜接收装置及纺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2213.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5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凌霄;徐德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凡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彭啟强 |
地址: | 31112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化 制备 纳米 纤维 滤膜 接收 装置 纺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纤维膜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过滤膜接收装置及纺丝装置,包括钢带、第一主动带齿辊和第二主动带齿辊,第一主动带齿辊和第二主动带齿辊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动带齿辊,相邻两个从动带齿辊之间、第一主动带齿辊和从动带齿辊之间、第二主动带齿辊和从动带齿辊之间还设置有纺丝辊,第一主动带齿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钢带导引辊,第二主动带齿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钢带导引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过滤膜接收装置,有针纺丝或无针纺丝工艺均可以使用,且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增减调整,适合于连续的生产,能够适宜于规模化生产,适合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纤维膜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过滤膜接收装置及纺丝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线状材料,狭义上讲,纳米纤维的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但广义上讲,纤维直径低于 1000nm的纤维均称为纳米纤维。由于其极细的纤维直径使得纳米纤维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极高的表面吸附性能;另一方面,由极细的纳米纤维构成的纤网、薄膜或非织造布又具有极小的孔隙尺寸和极高的孔隙率(低空气阻力) 及静电驻留性,因此在表面吸附、过滤隔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如拉伸法、模板合成、自组装、微相分离、静电纺丝等,其中静电纺丝法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是唯一可以用来规模化生产纳米纤维、且适合于制备各种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新兴纺丝技术,规模化静电纺丝技术和相关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早已经在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的应用,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正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纤维结构精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柔韧性、吸附性和过滤性好等优良性能,但是由于机器生产效率的限制,绝大多数纳米纤维过滤材料不能单独成膜或难以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在静电纺丝规模化设备技术方面,很多企业、科研院校着眼于无针纺丝和有针纺丝的改进,但是在规模化的接收装置上鲜有涉及,但是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接收装置也是静电纺丝成膜的连续化生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过滤膜接收装置及纺丝装置,有针纺丝或无针纺丝工艺均可以使用,且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增减调整,适合于连续的生产,能够适宜于规模化生产,适合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过滤膜接收装置,包括钢带、第一主动带齿辊和第二主动带齿辊,所述第一主动带齿辊、第二主动带齿辊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主动带齿辊和第二主动带齿辊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动带齿辊,相邻两个所述从动带齿辊之间、第一主动带齿辊和从动带齿辊之间、第二主动带齿辊和从动带齿辊之间还设置有纺丝辊,所述第一主动带齿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钢带导引辊,第二主动带齿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钢带导引辊,所述钢带依次连续绕设在第一钢带导引辊、第一主动带齿辊、纺丝辊、从动带齿辊、第二主动带齿辊、第二钢带导引辊上,靠近所述第一主动带齿辊、第二主动带齿辊、从动带齿辊的位置均安装有碳刷,所述碳刷和钢带的边缘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钢带的表面采用镜面电镀的方式复合有导电金属层。
进一步,所述导电金属层的金属为银、铬镍合金、铜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带齿辊、第二主动带齿辊和从动带齿辊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安装有带动齿轮。该结构的设计,使得钢带和第一主动带齿辊、第二主动带齿辊、从动带齿辊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只有带动齿轮和钢带啮合的部分有效接触,钢带的中间部分悬空,有效的保护了沉积在钢带上的纺丝纤维,避免其遭到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凡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帝凡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2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车组ATP仿真模拟实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墨打印机墨水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