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2512.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7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振杰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拼装 综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第一管廊本体与第二管廊本体可拆连接,使得各部分结构可分块预制拼装,第一管廊本体的材质为普通混凝土,第二管廊本体的材质为UHPC,通过采用普通混凝土材料和UHPC材料共同组成纵向整体结构,同时有效得提高了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浮能力;由于第一管廊本体通常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这样不仅可以减低普通混凝土的防水要求,还可以充分发挥UHPC材料优异的抗渗性能以及抗地下水侵蚀性能,提高管廊结构的耐久性;通过将综合管廊分块预制拼装来提高管廊的运输效率,能够大幅减轻了综合管廊节段重量,降低对吊装器械的要求,提升了管廊结构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具有提升工程质量、改善施工现场环境、降低施工作业量、减少工期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预制装配施工工艺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到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目前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领域也正在大力推广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施工工艺主要有整节段式、节段拼装式、装配整体式等多种类型。对于单舱断面综合管廊,整节段式施工工艺具备较强优势,通常根据设备运输和吊装能力,将综合管廊沿纵向分为2m-3m—节段,在工厂预制管段,在施工现场通过卡口或者预应力连接。但现阶段城市地下管线越来越复杂,对于管线设施分类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舱式综合管廊已逐渐取代单舱室成为建设的主流。随着管廊舱室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限于吊装设备的能力有限,预制拼装综合管廊面临着预制节段自重过大的问题,故综合管廊预制节段只能预制成较为短的节段以较少吊装重量。随着预制拼装管廊拼接节段数的增多,拼接接缝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拼接节段之间的接缝问题逐渐成为管廊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地下结构工程,位于地表以下,在土体的空隙以及岩体的裂隙中存在有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对埋置于土体中的地下结构会产生一种浮力,若地下结构的自重小于浮力时,将发生上拱或者上浮失稳破坏,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地下综合管廊的埋深比较浅,一般位于隔水层以上,这部分图层的水受到季节和地表水的影响较大,导致管廊所处的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在南方或沿海城市地下水位较高,一旦遭遇持续强降雨、排水系统易阻塞或损坏,并且随地下水位的上升,管廊将受到地下水浮力作用,造成管廊结构稳定和安全运营的隐患,如果抗浮不足将引起结构开裂和破坏,造成水土流入管廊内部,造成管廊内管线破坏,从而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抗浮性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包括第一管廊本体和第二管廊本体,所述第一管廊本体与所述第二管廊本体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管廊本体内部形成中空的第一管室,所述第一管廊本体的材质为普通混凝土,所述第二管廊本体的材质为UHPC;
所述第二管廊本体包括顶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中间隔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均与顶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中间隔板、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均与底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中间隔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所述第二中间隔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远离顶板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面可拆连接,所述第一中间隔板远离顶板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中间隔板远离底板的一侧面可拆连接,所述第三侧板远离顶板的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面可拆连接,所述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第一中间隔板和第二中间隔板围成一个中空的第一管室,所述顶板、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底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围成一个中空的第二管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廊本体靠近所述第二管廊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一管廊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限位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学院,未经阳光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2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型环境监测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