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4814.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7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整流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充电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LM317芯片、可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继电器,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可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开充电回路,可避免蓄电池过充,从而避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蓄电池作为一种储能元件,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一般的蓄电池由于能量不可循环再生,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充电。大多数应用场景中,由于蓄电池安装空间的限制,蓄电池充电电路的体积要尽可能小,由此大多数蓄电池充电电路只具备基本的充电功能,这样可使占用空间最小,但无法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开充电,从而造成蓄电池过充,影响蓄电池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以解决传统蓄电池充电电路无法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开充电,从而造成蓄电池过充,影响蓄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LM317芯片、可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继电器,充电电源与LM317芯片的3号引脚相连,LM317芯片的1号引脚经可变电阻R2接地,LM317芯片的2号引脚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LM317芯片的2号引脚还经电阻R3与其1号引脚经相连,供电电源依次经电阻R6、电阻R5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6、电阻R5的公共端与蓄电池正极相连,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供电电源还依次经电阻R7、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供电电源还依次经继电器、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7、三极管Q2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源的接入和断开。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容C1,LM317芯片的3号引脚经电容C1接地。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容C2,LM317芯片的2号引脚经电容C2接地。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4,电阻R4接入三极管Q1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接入电阻R6、电阻R5的公共端与蓄电池正极之间且二极管D1的负极与蓄电池正极相连。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2,所述充电电源还经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1接入所述充电电源与发光二极管D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充电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可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开充电回路,可避免蓄电池过充,从而避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充电电路通过直接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来判断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整流器研究所,未经武汉市整流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4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板局部厚度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