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软化装置缺盐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6315.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5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岳勇斌;黄録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锐思捷水纯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G01N2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化 装置 诊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软化装置缺盐诊断装置,包括连接上位机的一自动软化控制阀和一电导率仪;其中,自动软化控制阀,连接有自来水管、排水管、软化水出水管和一溶盐箱;该自动软化控制阀在启动软化再生过程时,输出再生启动信号给上位机;在停止软化再生过程时,输出再生停止信号给上位机;电导率仪,装设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排水管形成有一下凹段该电导率仪装设在该下凹段的底部,确保该段内部水不会被排空。电导率仪与上位机合二为一,形成紧凑型独立的电子产品,安装于排水管上。以克服传统软水装置由于加盐提醒功能缺失,或不可靠、不及时导致的出水硬度超标问题;及时、有效的加盐提醒可以帮助用户减少使用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解决水软化装置加盐的时机和提醒问题。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钠型(Na+)阳离子树脂作为过滤填料,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自来水中的Ca2+、Mg2+,从而将自来水硬度去除或降低、以减少水垢的产生,该方法已经在水处理领域得到普遍使用。由于阳离子树脂在吸附饱和后即失去处理能力,故需要对其使用饱和盐水执行再生(反向吸附过程),使树脂颗粒上的位点重新被Na+替代,从而树脂滤料得到复性、恢复软化能力。这个吸附、再生(反向吸附)的过程对于离子交换法去除水硬度的装置(即水软化装置,或称为软水器)来言,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水软化装置的滤料需要定期再生和消耗NaCl(后简称盐),因此水软化装置一定会带有一个溶盐箱用于盛装过量的盐,并形成饱和盐水供定期再生使用。当盐箱中的固体盐消耗完,软化装置将失去再生功能,因此,定期添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传统水软化装置对于这个加盐的过程通常采取的提醒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不提醒,用户自行凭观察和经验把控——这是最普遍的方式,这种方式占据同类装置的90%以上。
二是,定时提醒,每次过量添加。然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是:这是一种相对粗放的管理方式,在没有明确每次再生的消耗量、没有明确每次添加的盐量及再生周期的前提下,通常很难精确把握加盐的时机,即变量太多、变数太大,可靠性很低。
三是,利用红外原理在盐箱内增加料位传感器以感应固体盐的物料高度变化来提醒加盐。然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是:由于盐箱是一个恶劣、复杂的固/液混合高盐工作环境,这对任何传感器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此类传感器利用光电原理工作,其寿命和成本都会对其推广造成障碍,即可靠性、经济性欠佳;
四是,利用比重变化原理,当盐箱中的溶液密度足够低时,触发一个再生开关信号装置提醒加盐。然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是:溶盐箱内无搅拌装置,且大多数时候处于固、液混合状态,盐液的浓度并不均匀。且密度变化带来的浮力变化不够显著,从而导致该方法可靠性不足。同时,它也受到浮力传动机构的精密度、可靠度和盐箱注水液位的高度变化的影响,也会带来性能不稳定问题。
综上所述,水软化装置加盐的时机和提醒问题,目前只有极少数产品上具备类似功能,且可靠性、经济型都不够理想,这也是它们都难以得到普及的一个关键。而把解决的方向定位在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和恶劣的溶盐箱内,则是导致该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核心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软化装置缺盐诊断装置。通过更加可靠、简便、低成本的装置来解决水软化装置的缺盐诊断和提醒问题,以克服传统软水装置由于加盐提醒功能缺失,或不可靠、不及时导致的出水硬度超标问题;尤其对于工业水处理系统而言,由于软化装置对于后段诸如膜元件、电除盐、热水锅炉等水处理装置具有关键性的保护作用,及时、有效的加盐提醒可以帮助用户减少使用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软化装置缺盐诊断装置,包括一上位机、及连接该上位机的一自动软化控制阀和一电导率仪;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锐思捷水纯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锐思捷水纯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6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取电电路及两线制电磁流量计
- 下一篇:电梯板件覆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