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头与插头连接端的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6564.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4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汪祥武;王踵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视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甘紫红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连接 组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与插头连接端的组装结构,包括:插头、插头连接端及可限制插头从插头连接端脱出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插头连接端固定,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插头,由于连接组件与插头连接端固定,所述插头又与连接组件连接,从而当插头与插头连接端插接后,所述连接组件会限制插头从插头连接端脱出,所述插头通过连接组件加强与插头连接端的连接固定,让插头不易脱出插头连接端,实现使用安全及有效避免插头发生意外脱落,且本实用新型组装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插头与插头连接端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头与电子装置或设备的插头连接端(地线插脚、火线插脚及零线插脚)对应插接后,容易因不慎拉扯或其它原因使插头与插头连接端之间发生松脱,造成插头与插头连接端之间电性连接不良甚至失去连接,使得电子装置或设备运作不良或停止运作,对使用者造成困扰。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使用安全且可有效避免插头发生意外脱落的插头与插头连接端的组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插头与插头连接端的组装结构,包括:插头、插头连接端及可限制插头从插头连接端脱出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插头连接端固定,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插头。
所述插头连接端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恰可挤入并固设于通孔内。
所述弹性件的侧壁翘起至少一个弹片,所述弹片翘起抵于插头连接端的内壁。
所述弹片的数量为对称设置的二个。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连接带及一套于插头的套接件,所述弹性件设于连接带的一端,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套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套接件包括一左盖及一右盖,所述左盖与右盖相对的侧边凸设有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齿阶,所述右盖上间隔设有供连接片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缘凸设有一第一卡入件,所述第一卡入件的下端选择性卡固于相邻的两第一齿阶间的间距内。
所述卡入件的上端朝外翘起。
所述连接带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齿阶,所述套接件的外侧壁上设有供连接带穿过的穿伸部,所述穿伸部内成型有一第二卡入件,所述第二卡入件的下端选择性卡固于连接带上相邻的两第二齿阶间的间距内。
所述插头连接端于通孔的孔缘处凹设有一凹槽,所述连接带于弹性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外张的挡片,所述挡片的边缘恰可抵于凹槽的槽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的结构设计,由于连接组件与插头连接端固定,所述插头又与连接组件连接,从而当插头与插头连接端插接后,所述连接组件会限制插头从插头连接端脱出,所述插头通过连接组件加强与插头连接端的连接固定,让插头不易脱出插头连接端,实现使用安全及有效避免插头发生意外脱落,且本实用新型组装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2)。
【符号说明】
插头1
插头连接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视电子(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新视电子(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6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过渡多用电阻箱
- 下一篇:电机定子端部线芯剥线设备的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