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螺旋加热管及用于溢流下拉法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8451.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淼;张栋;王答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0 | 分类号: | H05B3/40;H05B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郭瑶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螺旋 热管 用于 溢流 下拉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螺旋加热管及用于溢流下拉法的加热装置,包括碳化硅螺旋加热棒、绝缘套和均热体套管;绝缘套设置在均热体套管顶部,绝缘套设置有通孔,碳化硅螺旋加热棒穿过通孔深入均热体套管中,碳化硅螺旋加热棒和绝缘套将均热体套管顶部密封;均热体套管底部设置有排出孔。能够将生成的SiO2及时排出,使损坏断裂的碳化硅螺旋加热器可以较为便捷的取出更换。从而保证了溢流砖周边合格的温度场及合格的溢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碳化硅螺旋加热管及用于溢流下拉法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溢流下拉法在生产过程中,严重依赖于对溢流槽的尺寸及生产过程中空间温度场的精确控制,但是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加热管工作在高温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碳化硅螺旋加热器及碳化硅均热体套管在高温氧化氛围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iO2,SiO2容易滞留在套管内,更换过程中很难取出,并且在取出过程中,有较大的几率发生二次断裂,造成碳化硅螺旋加热器更换难度很高,极端情况下,断裂的部分加热器本体无法取出,新的碳化硅螺旋加热器无法安装。导致了溢流质量下降。使得部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很难达到整体设备的全寿命工况,产生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场处于很难控制的状态,最终造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严重升高或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碳化硅螺旋加热管及用于溢流下拉法的加热装置,能够将生成的SiO2及时排出,使损坏断裂的碳化硅螺旋加热器可以较为便捷的取出更换。从而保证了溢流砖周边合格的温度场及合格的溢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碳化硅螺旋加热管,包括碳化硅螺旋加热棒、绝缘套和均热体套管;
绝缘套设置在均热体套管顶部,绝缘套设置有通孔,碳化硅螺旋加热棒穿过通孔深入均热体套管中,碳化硅螺旋加热棒和绝缘套将均热体套管顶部密封;均热体套管底部设置有排出孔。
优选的,碳化硅螺旋加热棒底部与均热体套管底部间隙设置。
优选的,排出孔直径≥5mm。
进一步,排出孔直径≤碳化硅螺旋加热器直径的80%。
优选的,绝缘套和均热体套管顶部均径向向外延伸。
一种用于溢流下拉法的加热装置,包括溢流砖,采用若干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碳化硅螺旋加热管,竖直安装在溢流砖周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加热管,通过在均热体套管底部设置有排出孔,即使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iO2,也能够及时自动排出,使损坏断裂的碳化硅螺旋加热器可以较为便捷的取出更换,从而保证了溢流砖边合格的温度场及合格的溢流质量。
进一步,将碳化硅螺旋加热棒底部与均热体套管底部间隙设置,能够防止碳化硅螺旋加热棒底部与均热体套管底部的SiO2发生接触。
进一步,排出孔直径不超过碳化硅螺旋加热器直径的80%,能够防止断裂的碳化硅螺旋加热棒不会从排出孔中掉落出去。
进一步,绝缘套和均热体套管顶部均径向向外延伸,方便固定在保温层上。
本发明公开的加热装置,通过在溢流砖周围竖直设置有上述的碳化硅螺旋加热管,能够使生成的SiO2及时自动排出,使损坏断裂的碳化硅螺旋加热器可以较为便捷的取出更换,从而保证了溢流砖周边合格的温度场及合格的溢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碳化硅螺旋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8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凝胶注模用脱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旋转刀开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