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8571.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9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戚超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加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K11/02;H01M10/613;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宁波知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1 | 代理人: | 孙诗宏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冷却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冷却液的容置腔,上壳体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水管,上壳体的顶部设有冷却液注入口,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间分别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底部压在下隔板顶部,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上隔板的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通孔,下壳体的底部设有分别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电池冷却管和电机组件冷却管。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分别对应汽车的电池和电子组件设置,配合上隔板上端的通孔,能形成两个分区冷却液控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相互间的温度影响,可以起到一壶两用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壶。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对环境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对环保理念的重视,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得以走向现实,慢慢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攀升。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电动汽车,均是利用蓄电池提供电力来驱动电机运转,从而驱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也需要冷却系统,以应对电池以及电机组件产生的热量。新能源汽车的冷却液壶与常规的内燃机式的冷却液壶不同,其需要同时冷却电池和电机组件,故需要对壶体结构进行优化,也要针对电池和电机组件的不同进行分区设置,亟需开发一款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冷却液壶,使其结构合理,能同时满足电池和电机组的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壶,能同时满足电池和电机组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冷却液的容置腔,上壳体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水管,上壳体的顶部设有冷却液注入口,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间分别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底部压在下隔板顶部,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上隔板的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分别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电池冷却管和电机组件冷却管。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分别位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一传感器浮子和第二传感器浮子,下壳体的底部插入有分别伸入第一传感器浮子和第二传感器浮子内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注入口位于第一容置腔上方。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壶,其有益效果是:它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分别对应汽车的电池和电子组件设置,配合上隔板上端的通孔,冷却液壶内注入冷却液后就形成两个分区冷却液控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相互间的温度影响,可以起到一壶两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上壳体,1.1—上隔板,2—下壳体,2.1—下隔板,3—容置腔,3.1—第一容置腔,3.2—第二容置腔,4—进水管,5—冷却液注入口,6—通孔,7—电池冷却管,8—电机组件冷却管,9—第一传感器浮子,10—第二传感器浮子,11—第一液位传感器,12—第二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加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加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85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空调暖风壳体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蒸发结晶制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