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泵变频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8889.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7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军;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康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F04B51/00;F04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郭娜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变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循环泵变频柜,包括第一变频器BP1、第一循环泵M1、第二循环泵M2,所述第一变频器BP1的进线端通过第一空气开关QF1连接有三相线L1、L2、L3,所述第一变频器BP1的出线端通过第一接触器KM1与所述第一循环泵M1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接触器KM2与所述第二循环泵M2连接,所述变频器BP1上连接有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通过控制回路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回路包括远程控制支路和就地控制支路。本实用新型采用变频器一拖二的方式,在白天补水压力大时,可以控制两台循环泵工作,在晚上补水压力小时,可以自动控制一台循环泵工作,从而提高水循环效率、节约电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泵变频柜。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多对城市供暖系统的质量、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供暖系统一般都是采用水循环,白天由于人员出入比较频繁,供暖温度必须实时控制,因此需要实时调节变频器的频率来改变水循环达到室内恒温的效果,而对于晚上来说人们均处于休息状态,因此无需频繁的改变,只需要保持恒压状态即可实现恒温过程的过程,但是目前的循环控制系统控制过程繁琐、效率低、补水能耗大、可控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泵变频柜,包括第一变频器BP1、第一循环泵M1、第二循环泵M2,所述第一变频器BP1 的进线端通过第一空气开关QF1连接有三相线L1、L2、L3,所述第一变频器 BP1的出线端通过第一接触器KM1与所述第一循环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 KM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接触器KM2与所述第二循环泵M2连接,所述变频器 BP1上连接有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通过控制回路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回路包括远程控制支路和就地控制支路,所述远程控制支路设有中间继电器KA11和与中间继电器KA11并联的中间继电器KA10,通过所述中间继电器 KA10和所述中间继电器KA11控制信号的传递以实现对第一循环泵M1和第二循环泵的M2的远程控制。
所述三相线L1、L2、L3通过第二空气开关QF1.1连接有热继电器KH11,所述热继电器KH11通过第三接触器KM11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器KM1输出端,所述第三接触器KM11的输入端通过第四接触器KM12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器 KM2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BP1的七、九号端子之间连接有频率表PF,实现对变频器频率的实时显示,所述变频器BP1的八、九号端子之间连接有电流表PA,用于对系统中电流的显示,所述变频器BP1的二十七号端子与所述控制回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回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三空气开关QF1.2连接到三相线L1 线上。
所述就地控制支路包括由选择开关SA2控制的第一循环泵控制支路和第二循环泵控制支路,所述第一循环泵控制支路包括中间继电器KA16,所述中间继电器KA16用于对第一循环泵M1控制信号的传递;所述第二循环泵控制支路包括中间继电器KA17,所述中间继电器KA17用于对第二循环泵M2控制信号的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就地控制支路还包括由选择开关SA3控制的变频控制支路和工频控制支路,所述变频控制支路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常闭按钮SB1、常开按钮SB2、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变频器开关BP2以及中间继电器KA13,所述常开按钮SB2与所述中间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互锁,所述第一接触器 KM1与所述第二接触器KM2互锁;所述工频控制支路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常闭按钮SB3,常开按钮SB4、热继电器KH11和中间继电器KA13,所述常开按钮SB4与所述中间继电器KA13的常开触点互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康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康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88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扬声器防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