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人脸识别仪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9511.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6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识微创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F16M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人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保护人脸识别仪的装置,包括人脸识别仪和用于支撑人脸识别仪的支架,还包括人脸识别开关、供风箱、踏板、PLC控制器和竖直设置的出气管,支架内部设有空腔,支架的一端人脸识别仪连通,支架的另一端与出气管的中上方连通,出气管的顶端设有漏斗状的凹槽,凹槽的小口端与出气管连通,凹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球体,凹槽的正上方间隔设有挡板,挡板的两端通过支撑杆分别与出气管连接,挡板的底端设有圆柱状的人脸识别开关,供风箱的底端内侧设有电机,电机轴的自由端连接有风扇。与传统的人脸识别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电能和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人脸识别仪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人脸识别仪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设备,人脸识别仪被用作门禁、考勤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人脸识别仪散热较差,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且当无人使用时,人脸识别仪仍然处于开启状态,浪费电能。
因此需要一种散热性能好的人脸识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人脸识别仪的装置,以解决现有人脸识别装置散热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人脸识别仪的装置,包括人脸识别仪和用于支撑人脸识别仪的支架,所述支架为圆台状,还包括人脸识别开关、供风箱、踏板、PLC控制器和竖直设置的出气管,所述支架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支架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支架的一端人脸识别仪连通,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出气管的中上方连通,所述出气管的顶端设有漏斗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小口端与出气管连通,所述凹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球体,所述凹槽的正上方间隔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通过支撑杆分别与出气管连接,所述挡板的底端设有圆柱状的人脸识别开关,所述人脸识别开关与凹槽相对设置,所述供风箱固定于地面,所述出气管底端与供风箱连通,所述供风箱的底端内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轴的自由端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正对出气管的大口端设置,所述踏板的正下方间隔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和踏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弹性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于感应开关,所述人脸识别开关、电机和感应开关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供风箱的左侧设有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用户站在踏板上时,弹性件在用户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收缩,当踏板与感应开关接触时,PLC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随后风扇转动并朝出气管内吹气,接着出气管顶端的球体被向上吹起,当碰触到人脸识别开关时,人脸识别仪启动,与此同时,由于出气管内的空气快速移动,使支架与出气管的连接处的气压大于支架和人脸识别仪内部的气压,因此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人脸识别仪产生的热量被吸入出气管内,并随着出气管内的空气从凹槽和人脸识别开关的间隔处流入大气中;当用户从踏板上离开后,在弹性件应力的作用下,踏板远离感应开关并移动到初始位置,接着PLC控制器控制电机关闭,随后球体在重力的作用掉落至凹槽与出风管的连接处,同时人脸识别仪关闭。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节约电能,另一方面可以快速驱散人脸识别仪产生的热量,从而延长人脸识别仪的使用寿命。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人脸识别开关的直径大于等于凹槽大口端的口径,所述人脸识别开关与凹槽大口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球体的球径。防止球体从凹槽和人脸识别开关之间的间隔处滑出。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球体为空心球。保证在风扇风力的作用下,球体可以触碰到人脸识别开关。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出气管的口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缩小。使出气管内的空气在向上移动时,压强越来越大,使出气管内部与人脸识别仪内部的气压差更大,从而提高人脸识别仪散热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识微创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疆识微创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9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模分复用的量子-经典共纤传输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玻璃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