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拖多快充线材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1463.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2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世友;桂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倍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李兴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拖多快充 线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拖多快充线材,包括连接电源的输入接口和多个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在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之间设置有功率分配电路;功率分配电路包括主控电路、负载识别电路、与输出接口数量对应的快充电路,负载识别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主控电路、另一端电性连接输出接口,用于识别对应的输出接口是否连接负载;主控电路与快充电路电性连接以采集每个连接有负载的快充电路的充电协议与功率需求,并将输入接口的输入功率分配给每个连接有负载的快充电路。该一拖多快充线材电路结构简单,成品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可实现多个输出接口均可快充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拖多快充线材。
背景技术
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快充充电器,我们耳熟能详的有高通 QC快充,OPPO VOOC闪充,华为SuperCharge快充等等。
目前的充电线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对一输出,线材的输入与输出均只有一路,可实现数据传输与快充充电,但是线材接口单一,需要带多条线材出门;另一种是市面上常用的一拖多线材,一般是屏蔽快充输出,不管是单路输出还是多路输出,均只有常规电源输出。
针对一拖多的线材,如果采用常规电源输出,在使用中,如果连接Type-C 接口和/或MicroUSB输入接口时,无法对手机和便携设备进行快速充电,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拖多快充线材,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一拖多快充线材,包括连接电源的输入接口和多个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在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之间设置有功率分配电路;
所述功率分配电路包括主控电路、负载识别电路、与输出接口数量对应的快充电路,负载识别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主控电路、另一端电性连接输出接口,用于识别对应的输出接口是否连接负载;主控电路与快充电路电性连接以采集每个连接有负载的快充电路的充电协议与功率需求,用于将输入接口的输入功率分配给每个连接有负载的快充电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接口为USB输入接口,多个所述输出接口为USB输出接口,所述USB输出接口包括Type-A、Type-B、Type-C、 MicroUSB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主控电路包括MCU单元(U4);快充电路包括第一协议读取单元(U1)和第二协议读取单元(U2);
其中,USB输入接口的供电端串联第一电感(L1)后与第一协议读取单元(U1)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协议读取单元(U1)的电源输出端与第一USB 输出接口(J1)的电源端连接;
同时,上述USB输入接口的供电端串联第二电感(L2)后与第二协议读取单元(U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协议读取单元(U2)的电源输出端与第二USB输出接口(J3)的电源端连接;
其中,第一协议读取单元(U1)、第二协议读取单元(U2)上的I2C端口与MCU单元(U4)进行通信,用于传输充电协议;第一协议读取单元(U1)、第二协议读取单元(U2)上均设置有负载识别电路,用于识别负载连接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负载识别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七电阻(R7)、第二二极管(D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电阻 (R10);
其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七电阻(R7)后并联在第二协议读取单元 (U2)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USB输入接口的供电端之间;同时,第二二极管(D2) 和第八电阻(R8)后并联在第一协议读取单元(U1)的电源输出端与上述USB 输入接口的供电端之间;
其中,MCU单元(U4)的一个I/O口连接第九电阻(R9)后连接在第七电阻(R7)与第二协议读取单元(U2)的电源输出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倍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倍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14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