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旋风式集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2361.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4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谈志强;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拓纳超细粉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1D45/08;B01D4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旋风式 集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旋风式集尘器,其包括降尘筒和用于沿降尘筒切线方向将含尘空气导入降尘筒的进气管;还包括降尘管、沿降尘筒高度方向设置的集尘箱、与集尘箱连通的导气管、引气风机和连通于引气风机排气端的排气管;降尘管一端连通于降尘筒的顶板,另一端与集尘箱的顶端连通;降尘管上任一点的切线与降尘筒的轴线之间夹角大于0°且≤90°;集尘箱底端与降尘筒连通,且连通位置靠近排尘口;集尘箱上沿集尘箱高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处用于控制集尘箱通断的通断控制机构;导气管一端与集尘箱顶端连通,另一端与引气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用于石灰石粉生产车间,具有除尘率高、提高了石灰石粉原料利用率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石粉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旋风式集尘器。
背景技术
石灰石粉是一种广泛用于脱硫烟气除尘、建筑材料等领域的矿物粉末产品,其生产通常包括矿石原料破碎、研磨和分装步骤。由于石灰石粉颗粒小、质量轻,因而在石灰石粉生产过程中,扬尘问题贯穿石灰石粉生产的全加工周期。为减少石灰石粉粉尘污染、保持良好的车间生产环境,需要再生产车间的各工序环节配备集尘器,以用于分离、收集空气中的石灰石粉末。
如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5258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旋风集尘器,其包括尘气导入管、涡轮增压净气导出盖、抛物线形尘沉降筒,尘气导入管与涡轮增压净气导出盖沿切向相互贯通,抛物线形尘沉降筒下部有支撑杆,抛物线形尘沉降筒上法兰与涡轮增压净气导出盖下法兰用销连接。
上述专利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出气口设于涡轮增压净气导出盖顶部,且直接与沉降筒连通。在除尘时,净气直接从涡轮增压净气导出盖顶部导出,在空气中含尘量大时,排出的净气中不可避免地携带部分粉尘,致使对含尘空气中粉尘的沉降收集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旋风式集尘器,其具有除尘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旋风式集尘器,包括降尘筒和用于沿降尘筒切线方向将含尘空气导入降尘筒的进气管;所述降尘筒的底端设有排尘口,所述进气管设置于降尘筒外壁且靠近降尘筒顶板处,还包括降尘管、沿降尘筒高度方向设置的集尘箱、与集尘箱连通的导气管、引气风机和连通于引气风机排气端的排气管;所述降尘管一端连通于降尘筒的顶板,另一端与集尘箱的顶端连通;所述降尘管上任一点的切线与降尘筒的轴线之间夹角大于0°且≤90°;所述集尘箱底端与降尘筒连通,且连通位置靠近排尘口;所述集尘箱上沿集尘箱高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处用于控制集尘箱通断的通断控制机构;所述导气管一端与集尘箱顶端连通,另一端与引气风机的进气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尘空气经由进气管沿降尘筒的切线方向通入降尘筒,降尘筒内形成螺旋涡流,使得粉尘逐渐沉降、分离并汇集至降尘筒的底部,最终经由排尘口排出。而净化后的净气则从降尘筒顶部导入至降尘管内,由于降尘管上任一点的切线与降尘筒的轴线之间夹角大于0°且≤90°,使得进入降尘管的空气流向被强行改变、流速减缓。空气流向改变时,携带的粉尘则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有运动轨迹,而与降尘管的倾斜管壁撞击、逐渐沉降并顺沿降尘管的管壁流动至落入降尘筒内或集尘箱内。集尘箱用于汇集并暂时存放从降尘管沉降的粉尘。集尘时,使得集尘箱上位置较低一处通电控制机构关闭、位置较高一处通断控制机构开启,利用集尘箱对沉降的粉尘进行暂存;待集尘箱内粉尘积累至一定量时,切换两通断控制机构的工作状态,使得位置较高的通断控制机构关闭、位置较低的通断控制机构开启,将集尘箱内暂存的粉尘导入至降尘筒内。导气管、引气风机和排气管,用于提供负压,使得空气定向流动,经过降尘筒和降尘管双重沉降除尘后的净气,最终经由排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利用降尘筒和降尘管相配合,实现了双重沉降除尘,极大提高了除尘率。用于石灰石粉生车间时,沉降汇集的粉尘为石灰石粉,可以被二次利用,也提高了石灰石原料的收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降尘管两端分别与降尘筒、集尘箱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拓纳超细粉体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拓纳超细粉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2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