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4744.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9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强;袁航;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丰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赵晓琴 |
地址: | 753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硫 尾气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电机,装置主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气口,装置主体的一侧中间安装有操作面板,置主体的一侧下方贯穿有进气口,该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首先在内筒的内部下方设置了气室、曝气管、曝气头和密封件,在对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将尾气管与进气口连接,并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注入二氧化硫尾气,接着通过进料口向内筒中加入碳酸钙的浆料,二氧化硫尾气通过在曝气头的作用曝气在浆料中,可以在相对时间内大大提高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速率,并使二氧化硫尾气与浆料充分接触,提高其处理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硫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解于人体的血液和其他黏性液,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导致户籍到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等,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进行处理,然而市面上各种的二氧化硫处理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920259688.3所公开的一种复合型二氧化硫尾气深度处理装置,其虽然通过搅拌轴搅拌使气体与浆料充分接触,提高了二氧化硫尾气的吸收,但其仅通过三通管将二氧化硫尾气注入装置内,二氧化硫进入装置的速率慢,处理效率低,同时仅通过搅拌杆的搅拌对二氧化硫与浆液的接触效果有限,对尾气的处理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气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中间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下方贯穿有进气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内筒,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内筒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气室,所述气室的顶部通过多个曝气管连接有曝气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旋翅片和搅拌杆,所述内筒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的外表面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曝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且所述装置主体与底座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曝气管呈环形阵列装均匀排布,且所述曝气管通过密封件与内筒的底部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搅拌杆分为两组,两组搅拌杆上下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贯穿装置主体的一侧并与进气口相连通,且所述出液口依次贯穿内筒和装置主体。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与输出端螺纹连接,且所述搅拌轴与搅拌杆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高度高于电机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首先在内筒的内部下方设置了气室、曝气管、曝气头和密封件,在对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将尾气管与进气口连接,并通过进气管向气室内注入二氧化硫尾气,接着通过进料口向内筒中加入碳酸钙的浆料,二氧化硫尾气通过在曝气头的作用曝气在浆料中,可以在相对时间内大大提高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速率,并使二氧化硫尾气与浆料充分接触,提高其处理质量。
(2)该种二氧化硫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在搅拌轴上安装搅拌杆,并在其外表面安装螺旋翅片,在对浆料进行搅拌时,工作人员打开电机,电机通过输出端使搅拌轴旋转,从而使搅拌杆转动,对浆料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硫尾气与浆料更加充分的接触,同时螺旋翅片旋转,将浆料向下推动,与向上的尾气相互碰撞,从而是二氧化硫气泡更加破碎,提高与浆料的混合质量,从而提高对二氧化硫的处理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丰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夏丰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4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管壁吸附雷达波反射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航空电源系统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