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8929.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6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柯雪佳;向宇;谢欢;余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B01D21/24;B01D2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型竖流 沉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呈漏斗形结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泥管,第一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吸泥孔,第一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集泥管的开口端连通有集泥筒,集泥筒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部与第一集泥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沉淀池上部设置有第二集泥管,中心筒上部连通有进水管,第二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第二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集泥管的开口端与集泥筒连通;污泥泵的出口伸出集泥筒;及时排除污泥和浮泥,避免污泥反硝化和浮泥上滋生蚊虫和藻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污水日处理量小于1000m3/d的污水处理设施,竖流式沉淀池常用于生化处理池末端。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自然沉淀作用实现生化池污水中泥水分离,沉淀后上清液可直接进入下一级处理或直接消毒排放,污泥通过泥斗沉淀区设置的排泥管道排出,再通过提升泵泵送回流至生化处理池。
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对于氨氮浓度低的生活污水经过好氧生化处理后,硝态氮累积含量少,反硝化作用不强,上浮污泥少。即使水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较长(2-6h),污泥上浮也不明显。但是对于高浓氨氮的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污泥中硝酸盐含量高,如果不及时将沉淀污泥排出,将使得上部溢流的污水浊度增加,会严重影响沉淀池的出水水质。
因此,竖流沉淀池需要经常排泥保证污泥不积累或上浮,传统竖流式沉淀池为方便排泥,建设沉淀池的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一般大于3,较大的增加池深度虽然能使池低污泥靠静水压将泥排出,但导致施工难度加大,造价增高。靠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如工人对池底污泥累积情况缺乏清晰了解,排泥不及时依然会导致排泥系统堵塞,且静水压排泥速度慢清理污泥费时,静压排泥是单点排泥易存在排泥死角,并且管理麻烦,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污水处理效果。
此外,对于高氨氮污水经过好氧生化处理后会在好氧末端积累大量硝酸盐,相对于普通生活污水更容易发生污泥上浮,如果泥斗排泥不及时会导致沉淀污泥极易发生反硝化上浮,而通常采用人工打捞或喷洒清水的方式除去浮泥费时费力,对于不定时的污泥上浮打捞,往往难以持续,最后浮泥在沉淀池表面堆积,导致蚊虫和青苔藻类滋生,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人工打捞浮泥存在的费时费力和靠静水压排放污泥速度慢且容易留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呈漏斗形结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泥管,第一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吸泥孔,第一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集泥管的开口端连通有集泥筒,集泥筒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
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部与第一集泥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沉淀池上部设置有第二集泥管,中心筒上部连通有进水管,第二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第二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集泥管的开口端与集泥筒连通;污泥泵的出口伸出集泥筒。
进一步限定,沉淀池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沿沉淀池的周向设置,出水堰上连接有挡泥板。
进一步限定,若干吸泥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一集泥管轴线对称设置;若干流水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二集泥管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限定,第一集泥管呈丰字型分布,第二集泥管呈口字形分布且套设于中心筒的上部外。
进一步限定,第二集泥管与集泥筒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污泥泵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
进一步限定,集泥筒上设置有污泥浓度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8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