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杯状注塑模具的芯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501116.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0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江功军;陈建东;关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维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状注塑模具的芯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模芯与型芯,所述型芯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座,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定型体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顶出杆。本实用新型注塑效率高,保证产品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瑕疵,提高生产质量与产品良率,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状注塑模具的芯体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杯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塑料杯大多采用注塑模具成型方式进行制造。目前,用于制造塑料杯的注塑模具由上模、下模、模芯组成,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杯子的厚度不均匀,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甚至出现表面断裂分层的质量缺陷,严重影响生产质量,降低产品良率,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杯状注塑模具的芯体结构,注塑效率高,保证产品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瑕疵,提高生产质量与产品良率,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杯状注塑模具的芯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模芯与型芯,所述型芯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座,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定型体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顶出杆。
作为优选,所述模芯的顶部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内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头。
作为优选,所述模芯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型芯的外周侧壁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杆设置有多个,多个顶出杆均匀分布于定型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座的边角部设置有若干个导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杯状注塑模具的芯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模芯与型芯,所述型芯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座,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灌料腔以及与灌料腔连通的注塑腔,所述型芯设置有与注塑腔匹配工作的定型体,所述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定型体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顶出杆。
模芯设置在上模,型芯设置在下模,工作时,注塑腔与定型体之间密封闭合且两者之间留有大小合适的隙缝,而且注塑腔与定型体均呈锥形结构,将受热融化的注塑材料进入到模芯,通过灌料腔沿着注塑腔逐渐填补注塑腔与定型体之间的隙缝,直到充分填满注塑腔的整个锥形结构,经充分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成品,接着上模向上移动并脱离下模,外置的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座往定型体的方向移动,最终移动座通过顶出杆将成品推顶出料。本实用新型注塑效率高,保证产品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瑕疵,提高生产质量与产品良率,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为:
模芯--1,灌料腔--11,注塑腔--12,定位槽--13,型芯--2,定型体--21,定位块--22,移动座--3,顶出杆--4,进料通道--5,进料孔--51,出料头--52,导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维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维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501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