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502513.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5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张青瑶;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峻卓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宿松路372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通风 节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在室内的两根直管,直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板,两个直管之间设置有弧形管道,弧形管道采用波纹管制成,弧形管道的两端均安装有位于第一方形板一侧的第二方形板,两个第二方形板和位于两个第二方形板两侧的第一方形板之间通过安装组件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由于弧形管道采用波纹管制成,从而使得弧形管道在运输时可进行折叠,使得弧形管运输以及搬运都较为简单,从而使得工作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风是任何住宅或者办公场所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良好的通风才能保证建筑物内的有害气体及时的排出室外,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对绿色建筑进行通风节能的工作时就会用到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3554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水平设置且两端连通绿色建筑本体外侧的风道、水平设置且连通于风道侧壁上的若干横向通风管、竖向设置且连通于风道底部的若干竖向通风管、连通于横向通风管和竖向通风管中的支路风机以及分别固定于风道两端的主风机,所述横向通风管和竖向通风管相互对应且轴线相交。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实际使用中,所使用的风道需要与室内的边缘线贴合,这便会导致风道会有夹角出现,实际安装过程中,两个垂直的风道之间会安装有弧形管,但是由于弧形管的形状特殊,运输以及搬运都较为麻烦,使得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可对弧形管的形状进行调整,使得弧形管运输以及搬运都较为简单,从而使得工作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安装在室内的两根直管,所述直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板,两个所述直管之间设置有弧形管道,所述弧形管道采用波纹管制成,所述弧形管道的两端均安装有位于第一方形板一侧的第二方形板,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板和位于两个第二方形板两侧的第一方形板之间通过安装组件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直管安装在天花板的底部,此时两个直管的延伸线垂直,然后将弧形管道进行弯折,使弧形管道两端的第二方形板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方形板相抵,通过安装组件连接第一方形板和第二方形板即可。由于弧形管道采用波纹管制成,从而使得弧形管道在运输时可进行折叠,使得弧形管运输以及搬运都较为简单,从而使得工作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水平穿过位于弧形管道靠近一侧直管腰形孔内的第一杆,水平穿过位于弧形管道另一端靠近另一侧直管腰形孔内的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垂直,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远离弧形管道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上均设置有用于对第二方形板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两个直管安装在天花板的底部,然后将弧形管道放置在两个直管的端部,将第一杆穿过位于弧形管道两侧的腰形孔内部,此时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角度为90度,然后将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一杆和第二杆自由端的端部即可,由于第一杆和第二杆为垂直设置,此时两个第二方形板均可沿第一杆、第二杆进行滑动,故而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上设置定位组件,对弧形管道两侧的第二方形板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方形板和第二方形板上均开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插接在弧形管道两端处的腰形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峻卓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峻卓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502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智能化组合安装架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预制装配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