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淀粉无粘合剂的鱼苗开口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03110.4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洪宇聪;孙恺辉;洪宇建;洪越群;赵书燕;王晓珊;蔡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20/147 | 分类号: | 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74;A23K20/189;A23K20/20;A23K10/18;A23K10/20;A23K10/22;A23K20/105;A23K20/26;A23K20/28;A23K40/10;A23K40/30;A2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陈洁娣;王家鸣 |
地址: | 5155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淀粉 粘合剂 鱼苗 开口 配合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零淀粉无粘合剂的鱼苗开口配合饲料。所述饲料包含以下原料:鱼粉、桡足类、酪蛋白、卤虫、啤酒酵母粉、干蚯蚓、甜菜碱、乌贼膏、丰年虫、鱿鱼、磷脂、牡蛎、鱼油、维生素混合物、复合外源酶制剂、矿物元素混合物、生物制剂、EPA和DHA,其制备步骤包括:原料粉碎,混匀,加水调浆乳化,真空冻干,均质,膨化,喷雾,烘干。该开口配合饲料不仅具有较佳的悬浮性和水稳定性,而且营养丰富,诱食性强,易消化吸收,可提高开口效果,促进鱼苗生长并提高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口饵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淀粉无粘合剂的鱼苗开口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口料是动物苗种第一次摄食时吃的饵料,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鱼苗期的开口料一般为蛋黄、豆浆及微藻等饵料,由于这些饵料在水中的抗水性能差,投入到水中后即迅速扩散,大部分饵料不能被鱼苗捕食到,造成饵料利用率低、营养损失大,使饵料营养不全,影响鱼苗生长速度,达不到快长高产的目的;同时由于饵料的成分基本上是有机物,这样流失的饵料容易污染水质,恶化水体养殖环境。
传统的人工配合饲料,须以淀粉作为填充剂和粘合剂,并辅以包被材料,以保证颗粒饲料的成型和固化。然而,由于水产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利用功能较差,是先天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对淀粉充分加以利用,而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零淀粉(面粉)无粘合剂,水稳定性好、选择扩散性和适宜的悬浮性,适口性好,诱食性能好,提高种苗的摄食量的零淀粉无粘合剂的鱼苗开口配合饲料。
本发明的零淀粉无粘合剂的鱼苗开口配合饲料,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鱼粉15~50%、桡足类10~20%、酪蛋白1~5%、卤虫3~10%、啤酒酵母粉2~5%、干蚯蚓5~8%、甜菜碱1~4%、乌贼膏2~5%、丰年虫4~10%、鱿鱼5~10%、磷脂1~3%、牡蛎3~10%、鱼油1~2.5%、维生素混合物1~2%、复合外源酶制剂2~10%、矿物元素混合物1~3%、生物制剂1~3%、EPA1~5%和DHA1~6%。
将全部的原料粉碎,混合均匀,加水调浆乳化,在-50℃~-100℃低温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然后均质、膨化、喷雾、烘干、分筛、冷却后得鱼苗开口配合饲料。
上述的桡足类、卤虫、丰年虫、鱿鱼、牡蛎均为活体。
优选,所述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鱼粉40%、桡足类10%、酪蛋白3%、卤虫6%、啤酒酵母粉3%、干蚯蚓4%、甜菜碱2%、丰年虫6%、鱿鱼5%、磷脂2%、牡蛎4%、鱼油1.5%、维生素混合物1.5%、复合外源酶制剂3%、矿物元素混合物1%、生物制剂2%、EPA3%和DHA3%。
所述的将全部原料粉碎是通过超微粉碎机和/或胶体磨粉碎至350~550目。
所述的加水调浆乳化是加水调浆乳化20~45min,制备成原料质量占比25~35%的浓浆。
所述的在-50℃~-100℃低温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是在-80℃低温条件下真空干燥。
所述的膨化是16%微膨化。
所述的喷雾,其进风温度为175℃,出风温度为85℃。
所述的烘干,其烘干温度是75℃~125℃。
所述的维生素混合物,每千克含有:
按照上述含量,称取各种维生素,再与玉米芯粉混合,搅拌均匀而得到维生素混合物。
所述的复合外源酶制剂为含有蛋白酶、脂肪酶或植酸酶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酶类。
所述的矿物元素混合物,每千克含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3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脉内导管组合件
- 下一篇:发动机冷却装置及发动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