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微针贴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3575.X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相赫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K9/00;A61K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安养市东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式微 针贴片 | ||
本发明的一体式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部(10),具有用于刺入皮肤的微针(12)的阵列以及用于支撑上述微针(12)的阵列的针座(11);有效物质部(30),包含由药物或功能性化妆品组成的有效物质;以及贴片部(20),包围上述有效物质部(30),具有从外部保护术后皮肤的保护贴片层(21),上述有效物质部(30)基于上述保护贴片层(21)设置于皮肤侧,上述针座(11)基于上述保护贴片层(21)设置于皮肤的相反侧,在上述微针(12)的皮肤刺入施术之后,上述针部(10)可从上述贴片部(20)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一体式构成的微针贴片,涉及具有医疗用途或美容用途的微针贴片。
背景技术
已有通过由微针刺穿的微孔使有效成分更易于渗透到皮肤中来提高皮肤吸收率的微针或微针贴片相关技术。
图1为示出普通微针贴片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呈细针形态的多个微针1被基底部2固定,基底部2固定于附着带3,并通过附着带3附着于皮肤,这种微针1形成用于向皮肤内传递有效成分的通道。
近年来,微针贴片的技术开发方向集中在使微针(以下,还称为“针”)本身包含有效成分。
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的微针技术:通过向微针状生物相容性基质的表面上或内部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多孔粒子,从而因多孔粒子表面积增加而供给功效得到优化的填充剂。
并且,专利文献2提出了如下的涂敷有多孔涂层的微针技术:可在针体的表面确保传递药物的流路,并应用材料的优点来提高药物的捕集以及药物的传递效率。
为此,提出如下事项:涂敷有多孔涂层的微针包括:针体,具有刚性,以贯通表皮层;以及涂层,以包围针体的方式进行涂敷,针体由包含金属或硅的高刚性材料形成,在涂层以凹陷或贯通的方式形成多个连通孔,用以填充药物,多个连通孔相互连通来形成药物的移动路径。
如同专利文献2,在针中,除了有效物质之外,还由高刚性材料构成针的骨架(针体)来提高针的刚度的情况下,在附着微针贴片之后,针的骨架部分不会在皮肤内溶解而继续残留,因此存在使用感差的问题,例如,根据使用者的移动带给皮肤一种轻微的针刺感等。
为了提高使用感以防止出现如上的针刺感,如专利文献1一样针部分因体温等而完全溶解的类型好。
但是,针被溶解的类型存在如下其他问题,首先,为了利用有效成分构成针本身,其制备技术非常繁琐,且有效成分的物性受到限制。
并且,当针本身由有效成分构成时,由于针的刚度弱,因而在将微针贴片附着于皮肤的过程中,针,尤其是尖端部分被折断,因此无助于有效成分的渗透。并且,为了用模塑方式成形有效成分的微针,则需要加热,此时存在对有效成分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以上,对现有技术的问题及课题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无法显而易见地认识到这种问题及课题。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10-1618523(2016年04月28日授权)“微针及微针贴片”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10-1746024(2017年06月05日授权)“涂敷有多孔涂层的微针、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微针的微针贴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仅可形成任意数量的高刚度针而且在附着后无任何针刺感等的一体式微针贴片。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多种物性的有效成分而不受有效成分的物性限制的一体式微针贴片。
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相赫,未经李相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35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成型模具组件和相关使用方法
- 下一篇:用于运输工具的玻璃制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