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促进互相配合网络中的PDU会话过程的方法和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4390.0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干菊英;刘赟杰;任刚;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付曼;姜冰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促进 互相 配合 网络 中的 pdu 会话 过程 方法 节点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在第一节点处用于促进针对第一通信网络中的UE的PDU会话过程的方法,其中第一通信网络正在与第二通信网络互相配合,并且支持互相配合的第二节点被选择用于管理PDU会话,该方法包括:确定指示PDU会话是否支持与第二网络互相配合的指示;以及向第二节点发送该指示。根据该方法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可以改进资源的分配,并且可以简化部署。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和示例实施例一般涉及通信网络的技术领域,并且特别涉及用于促进针对第一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UE)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过程的方法和节点,其中第一通信网络正在与第二通信网络互相配合(interwork)。
背景技术
本节介绍了可促进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因此,本节的陈述要从这个角度阅读,而不要理解为关于在现有技术中的内容或不在现有技术中的内容的承认。
今天,有许多种类的通信网络来满足人们和/或装置的通信需求。在一些情况下,两个或更多不同的网络彼此将会共存并彼此互相配合,协作以提供用于通信的更大覆盖。例如,由于通信系统的逐渐演进,可以设想,在一些情况下,下一代通信网络(例如第五代系统(5GS)网络)将与当前的一代通信网络(例如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共存并互相配合。
图1图示了用于5GS与EPC(演进分组核心,EPS网络的核心网)/E-UTRAN(演进的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之间的互相配合的非漫游架构。在附图中,节点PCF+PCRF(策略控制功能+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GW-C+SMF(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控制平面功能+会话管理功能)和UPF+PGW-U(用户平面功能+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户平面功能)正在支持5GS和EPC之间的互相配合,这些是可选的。不服从5GS和EPC互相配合的UE可以由不支持互相配合的实体服务,即,由PGW/PCRF服务或者由SMF/UPF/PCF服务。此外,在用于5GS和EPC/E-UTRAN之间的互相配合的漫游架构(未示出)中,支持互相配合的节点PCF+PCRF、PGW-C+SMF和UPF+PGW-U也可以存在。
不同网络之间的互相配合使得有可能网络中的UE能连接到另一个网络。然而,还可以设想,由于某些原因,诸如UE的网络能力和/或网络限制,例如相关硬件和/或软件支持的缺乏、相关账户中的资金不足等等,第一网络中的UE可能没有连接到第二网络,第一网络正在与所述第二网络互相配合。
例如,在5GS网络中,UE的核心网络能力在MM(移动性管理)核心网络能力信息元素(IE)中指示。核心网络能力信息元素(IE)可具有例如两个值,一个值可以是“支持N1模式”,其指示支持UE接入5G核心网络的模式,另一个值可以是“支持S1模式”,其指示支持UE接入EPC核心网络的模式。为了确保存储在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中的UE MM核心网络能力信息是最新的(例如,以处置当USIM(通用订户标识模块)在覆盖之外时被移动到不同的装置中,并且旧装置未曾发送分离(Detach)消息时的情形;以及RAT间注册区域更新的情况),UE将在初始注册和移动性注册更新过程期间在NAS(非接入层)消息内向AMF发送UE MM核心网络能力信息。AMF应总是存储从UE接收的最新UE MM核心网络能力。当UE给UE MM核心网络能力提供注册信令时,AMF从旧AMF/MME接收的任何UEMM核心网络能力被替换。如果UE的MM核心网络能力信息改变(处于CM-CONNECTED或处于CM-IDLE状态),则UE在它下次返回到NG-RAN(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覆盖时,将执行注册更新(“类型”不同于“周期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4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