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材料用组合物、液晶显示元件用密封剂、上下导通材料和液晶显示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4785.0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4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洋;胁屋武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3/10 | 分类号: | C09K3/10;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材料 组合 液晶显示 元件 密封剂 上下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长波长的光的固化性优异且能够抑制周边材料发生污染、腐蚀的电子材料用组合物。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该电子材料用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用密封剂、以及使用该电子材料用组合物而制成的上下导通材料和液晶显示元件。本发明是一种电子材料用组合物,其为含有固化性树脂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电子材料用组合物,上述固化性树脂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包含给体分子和受体分子,所述给体分子和受体分子为在共存下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长波长光的固化性优异且能够抑制周边材料发生污染、腐蚀的电子材料用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包含该电子材料用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用密封剂、以及使用该电子材料用组合物而成的上下导通材料和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具有体积薄、质量轻、耗电低等特征的显示元件,广泛利用了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等。在这种显示元件、其它电子装置中,通常在液晶或发光层的密封、各种部件的粘接等中使用了电子材料用组合物。
例如,在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中,从缩短生产节拍时间、液晶用量最佳化的观点出发,使用的是作为电子材料用组合物而使用了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那样的密封剂的、被称为滴下工艺的方式。
在滴下工艺中,首先,通过分配而在两张带电极的透明基板中的一张上形成框状的密封图案。接着,在密封剂未固化的状态下将液晶的微小滴滴下至透明基板的框内整面,立即贴合另一张透明基板,并对密封部照射紫外线等光来进行预固化。其后,在液晶退火时进行加热来进行主固化,制作液晶显示元件。如果在减压下进行基板的贴合,则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制造液晶显示元件,当今,该滴下工艺成为了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主流。
然而,在移动电话、便携游戏机等各种附带液晶面板的移动设备日益普及的现代,设备的小型化是最为需要的课题。作为设备小型化的方法,可列举出液晶显示部的窄框缘化,例如进行了将密封部的位置配置在黑矩阵下的操作(以下也称作窄框缘设计)。
然而,就窄框缘设计而言,由于密封剂被配置在黑矩阵的正下方,因此,如果进行滴下工艺,则使密封剂进行光固化时所照射的光被遮挡,光不会到达密封剂的内部而存在固化变得不充分的问题。像这样,如果密封剂的固化变得不充分,则未固化的密封剂成分溶出至液晶中,因此存在发生液晶污染的问题。
此外,通常,作为使密封剂发生光固化的方法,进行了紫外线的照射,但在液晶滴下工艺中,由于在滴下液晶后使密封剂固化,因而存在因照射紫外线而使液晶发生劣化的问题。为了防止因紫外线而导致的液晶劣化,可以考虑配合对于可见光区域的长波长的光的反应性优异的光聚合引发剂,并利用经由截止滤波器等后的长波长的光来使其光固化。然而,使用这种光聚合引发剂时,存在发生液晶污染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除了液晶显示元件之外的电子装置中,利用紫外线使电子材料用组合物发生固化时,对于周边的有机系的其它部件而言,有可能因光而引发劣化等,因此,研究了利用长波长光使电子材料用组合物发生固化。然而,在电子材料用组合物中使用对于长波长光的反应性优异的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各种部件所使用的金属等有可能发生腐蚀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3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02/0927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长波长光的固化性优异且能够抑制周边材料发生污染、腐蚀的电子材料用组合物。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该电子材料用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用密封剂、以及使用该电子材料用组合物而制成的上下导通材料和液晶显示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4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