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蝶形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7297.5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那须隆志;上村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有机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许天易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蝶形 | ||
蝶形阀(11)设置有:阀本体(13),形成有于流路轴线方向延伸的内部流路(13a);阀体(15),为圆盘状,且于内部流路内(13a)透过阀轴(31、33)以绕着与流路轴线垂直的转动轴线R得以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阀本体(13);以及阀座部(17b),为环状,且被设置于内部流路的内周,其中借由阀轴的转动而使阀体的外周缘部的密封面(15d)接触和相隔阀座部(17b)而进行内部流路的开闭。进一步于阀体的一个主面(15a)设置有于与转动轴线交叉方向延伸的沟部(25),沟部的两侧壁(25a、25b)于转动轴线R方向形成有朝向彼此且呈凸状延伸的凸状弯曲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蝶形阀,该蝶形阀被使用于各种产业的流体输送配管线路,借由转动阀体而进行流路的开闭的蝶形阀。
背景技术
于化学工厂、半导体制造领域、食品领域及生技领域等各种产业中,使用有进行流通各种流体的流路的开闭、控制的蝶形阀。蝶形阀中,于形成于阀本体内的管状的流路内,配置有借由阀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阀本体的圆盘状的阀体,借由连接于阀轴的握把或致动器使阀轴转动,使阀体的外周缘部相对于设置在流路的内周面及阀本体与阀体的外周缘部之间的环状的片状构件而压接或相隔,由此进行流路的开闭。
由于蝶形阀为如同上述的构成,阀全开时,阀体的主面(闭阀时朝向流路轴线方向的面)会位于阀本体的流路的中央处之与流路方向为约略平行的位置。因此,阀体在减少开口面积的同时成为对流体的阻力,会使Cv值等的容量系数降低。特别是,阀杆以自阀体的中心轴线向阀体的厚度方向使转动轴线偏移的方式连接于阀体的偏心型的蝶形阀,构成上,由于阀体为厚,阀体会对开口面积的减少及流体阻力的增加带来大的影响。作为对于如此的问题的对策之一,如同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将于阀体的主面设置与转动轴线垂直且直线状地延伸的沟部,将阀体的截面形成为略C字形状,使全开时的开口面积增加的同时使流路阻力减少的蝶形阀被提案出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3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如同上述,设置沟部而使阀体的部分厚度减少有利于开口面积的增加及流路阻力的减少。另一方面,蝶形阀的阀体,由于闭阀时流体压力的作用,为了抵抗流体压力而防止阀体变形,阀体必须有指定的厚度。因此,沟部的深度将产生极限,仅形成直线状的沟部,在容量系数的提升有其极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存在于已知技术的问题,借由改良阀体的形状,而使蝶形阀的容量系数提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鉴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蝶形阀,包含一阀本体,形成有一内部流路,该内部流路于流路轴线方向延伸;一阀体,为圆盘状,该阀体于该内部流路内透过一阀轴以绕着与该流路轴线垂直的转动轴线得以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该阀本体;以及一阀座,为环状,该阀座被设置于该内部流路的内周,该蝶形阀借由该阀轴的转动而使该阀体的外周缘部接触或相隔该阀座而进行内部流路的开闭,其中于该阀体的二个相对向的主面的一侧设置有一沟部,该沟部于与该转动轴线交叉方向延伸,该沟部的两侧壁于转动轴线方向形成有朝向彼此且呈凸状延伸的凸状弯曲面。
上述的蝶形阀中,于阀体的主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在与转动轴线交错的方向延伸的沟部。因此,使阀体转动至全开位置时,仅沟部的部分,内部流路内的开口面积增加,而能够使容量系数增加。又,本发明人发现,借由使沟部的两侧壁于转动轴线方向形成朝向彼此且呈凸状延伸的凸状弯曲面,为如于沟部设置渐缩的形状,能够抑制涡流的产生而得到容量系数提升效果。由此,能够进一步使蝶形阀的容量系数提升。
上述蝶形阀中,以该沟部的该两侧壁的凸状弯曲面具有包夹顶部而连接的不同弯曲半径的曲面部分为佳,该沟部的凸状弯曲面形成为开阀时配置于流体的流出侧的第一曲面部分的弯曲半径,较开阀时配置于流体的流入侧的第二曲面部分的弯曲半径为大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有机材株式会社,未经旭有机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7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