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7608.8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6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矢野知宏;田中祯一;益子泰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052;H01M10/0562;H01M5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吕秀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正极层;负极层,其与正极层交替层叠;固体电解质,其至少夹持于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以及绝缘性的最外层,其位于层叠方向的两端,不含锂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申请基于2018年1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02210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被广泛用作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小型便携式设备的电源。在这样的小型便携式设备中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要求小型化、薄型化、可靠性的提高。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已知在电解质中使用有机电解液的电池和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电池。电解质使用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与使用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比较,电池形状的设计的自由度高,电池尺寸的小型化和薄型化容易。另外,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有不发生电解液的漏液等且可靠性高的优点。
而且,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是不燃性的。因此,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与其他电子部件相同,有能够通过回流焊接而安装于基盘的优点。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固体电解质层中使用磷酸钛铝锂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有时以一定的比例进行自放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自放电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重复深入研究。
其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以下的点。即,以往,认为正极层和负极层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不影响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如果在正极层和负极层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存在包含Li离子的固体电解质,则该锂离子进行无意的移动,其结果,有时引起自放电。认为其原因在于,与原本使用绝缘性的电介质材料的电容器等不同,固体电解质具有离子导电性,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的内部移动。
如图3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正极层1和负极层2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含有磷酸钛铝锂的固体电解质3。因此,有时以一定的比例产生自放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1)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
正极层;
负极层,其与上述正极层交替层叠;
固体电解质,其至少夹持于上述正极层和上述负极层之间;
绝缘性的最外层,其位于层叠方向的两端,不含锂离子。
(2)在上述方式涉及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可以是:
上述最外层含有:Si;以及B和Ba中的任一者。
(3)在上述方式涉及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可以是:
与上述层叠体的侧面相接地形成有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
上述正极层与上述第一外部端子连接,上述负极层与上述第二外部端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7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