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光膜、偏光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7803.0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娜;徐姃贤;张影来;金在永;宋寅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18;B32B27/30;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梁笑;冷永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眩光 偏光 显示装置 | ||
1.一种防眩光膜,包括:透光基底;以及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分散在所述粘结剂树脂中的无机细颗粒的硬涂层,
其中所述无机细颗粒包括:
平均颗粒尺寸为1μm至2μm的第一无机细颗粒聚集体;
平均颗粒尺寸为3μm至5μm的第二无机细颗粒聚集体;以及
平均一次颗粒尺寸为1μm至10μm的第三无机细颗粒,
其中所述防眩光膜的由以下方程式1表示的反射强度比R为0.6%至1%:
[方程式1]
反射强度比R=(R1/R2)×100%
其中,在方程式1中,
R1是以相对于所述硬涂层成45°的入射角照射光之后,在对应于所述入射角的镜面反射的45°处测量的反射强度值,以及
R2是以相对于所述透光基底成45°的入射角照射光之后,在对应于所述入射角的镜面反射的45°处测量的反射强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防眩光膜的外部雾度与所述反射强度比R的比率为10至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防眩光膜的外部雾度与内部雾度的比率为0.5至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第二无机细颗粒聚集体与所述第一无机细颗粒聚集体的平均颗粒尺寸比为1.5至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第一无机细颗粒聚集体是其中第一无机细颗粒聚集的聚集体,以及
所述第二无机细颗粒聚集体是其中第二无机细颗粒聚集的聚集体,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细颗粒和所述第二无机细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第三无机细颗粒基于500nm至600nm的波长的折射率为1.400至1.4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第三无机细颗粒与所述粘结剂树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2至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粘结剂树脂包含基于乙烯基的单体或基于(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的聚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粘结剂树脂,所述硬涂层包含2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量的所述第三无机细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第一无机细颗粒聚集体与所述第二无机细颗粒聚集体的重量比为1:4至1:7。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透光基底的在400nm至800nm的波长下测量的面内延迟Re为500nm或更小、或者5000nm或更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透光基底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中
所述粘结剂树脂包含基于乙烯基的单体或基于(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的共聚物。
15.一种偏光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
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78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