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纺织废料分离纤维目标组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8622.X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C·克劳斯-聂特罗斯特;R·赫歇尔;C·维拉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津格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B03B5/3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初明明;杨思捷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废料 分离 纤维 目标 组分 方法 | ||
显示了用于从纺织废料(2,5)分离纤维目标组分(21)的方法(1,101,201),所述纺织废料(2,5)含有目标组分(21)和至少一种辅助组分(22),由此目标组分(21)由密度高于水的密度的水溶胀性纺织纤维(51)组成,所述方法(1,101,201)包括以下步骤:a)将粉碎的纺织废料(5)分散在水溶液(7)中,以获得含有纺织废料(5)的悬浮液(8),以及b)根据所述组分(21,22)各自的密度,将分散的纺织废料(5)分离成包含目标组分(21)的高密度目标部分(81)和包含至少一种辅助组分(22)的低密度残余部分(82)。为了提供可靠的、快速的将水溶胀性纤维与密度相似的其它纺织纤维分离的方法,提出了水溶液(7)是碱性水溶液(7),并且在步骤b)之前将目标组分纤维(51)在碱性水溶液(7)中溶胀,从而相对于辅助组分(22)的密度和重量增加所述目标组分(21)的密度和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纺织废料分离纤维目标组分的方法,所述纺织废料含有所述目标组分和至少一种辅助组分,由此所述目标组分由密度高于水的密度的水溶胀性纺织纤维组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粉碎的纺织废料分散在水溶液中,以获得含有所述纺织废料的悬浮液,以及b)根据所述组分(21,22)各自的密度,将分所述散的纺织废料分离成包含所述目标组分的高密度目标部分和包含所述至少一种辅助组分的低密度残余部分。
背景技术
消费后纺织废料中的纤维素纤维几乎总是伴随有合成的人造纤维,例如聚酯、尼龙或弹性纤维。从这样的混合物中回收纤维素纤维(即棉、粘胶纤维、莫代尔或莱赛尔)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任务。特别地,纤维素纤维在苛刻的化学环境中易于降解,使得它们在用于生产人造纤维素纤维的方法中的用途是不适合的。另一方面,由于纤维物质的密度差异小和其它几乎相同的物理性质,这些纤维的机械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在现有技术分离方法中不能实现所需的分离选择性。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通过选择性溶解纤维素纤维而从聚酯共混物分离纤维素纤维的方法。例如在WO 2003/035963 A2中,使用NMMO和水的溶液来溶解纤维素纤维。尽管在这样的方法中,可以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回收纤维素纤维,但是纤维素纤维在溶解过程中降解,并不适合作为用于生产人造纤维素纤维的原料。
在WO 2013/182801 A1中,公开了从纺织废料分离聚酯和棉纤维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聚酯和棉纤维充分混合。因此,将纺织废料研磨并分散在水中,以获得含有所述纤维的悬浮液。搅拌悬浮液,由此棉纤维吸收一定量的水,并且它们的重量增加。在随后的方法步骤中,聚酯和棉纤维在浮选方法中分离,由此较轻的聚酯纤维积聚在悬浮液的顶部。尽管这样的温和的方法条件优选用于回收高品质的纤维素纤维,但这样的方法可能几乎不适合从聚酯纤维中回收纤维素纤维,因为由于棉纤维和聚酯纤维之间非常小的密度差,仅可获得低的选择性。如果应用这样的方法来回收棉,这通常会导致分离方法中棉大量损失或者聚酯对棉的高污染。此外,由于缓慢的浸泡和浮选步骤,这样的方法具有方法时间长的缺点,这最终限制了方法的生产量。
在WO 97/21490 A2中,公开了回收纺织废料的方法,其中将面纤维与密度不同于面纤维的其它固体组分(如粘合剂和固体颗粒)分离。将废物混合物分散在水溶液中,并使所述溶液通过水力旋流器,以根据混合物的密度将其分离成面纤维部分和其它固体组分部分。尽管这样的方法适于从固体颗粒分离纤维组分,但由于它们的选择性低,它们可能不能用于分离具有相似密度的不同纤维物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将水溶胀性纤维与密度几乎相似的其它纺织纤维分离的可靠的快速方法。
所述目的通过如下创造性地实现:水溶液是碱性水溶液,并且在步骤b)之前,将所述目标组分纤维在所述碱性水溶液中溶胀,从而相对于所述辅助组分的密度和重量,增加所述目标组分的密度和重量,更特别地增加目标组分纤维的密度和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津格股份公司,未经连津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8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