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动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和用于对电动车辆的储能装置以感应方式充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1759.0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K.里斯-穆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126;B60L53/124;H02J50/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永杰;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动 车辆 驱动 系统 装置 感应 方式 充电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动车辆(F1)的电驱动系统(1),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
-电机(EM),借助于所述电机可以驱动所述电动车辆(F1)的牵引驱动装置;
-储能装置(B),借助于所述储能装置可以运行所述电机(EM);
-逆变器装置(INV),所述储能装置(B)经由所述逆变器装置与所述电机(EM)连接;
-第一电感(LI),经由所述第一电感(LI)可以对所述储能装置(B)以感应方式充电,其中所述电机(EM)包括壳体(3),并且所述第一电感(L1)集成到所述壳体(3)中或布置所述壳体中(3)处;和
-转换器装置(W),所述转换器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感(L1)并且与所述储能装置(B)连接用以对所述储能装置(B)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逆变器装置(INV)布置电子壳体(4)中,所述电子壳体直接布置在所述电机(EM)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电子壳体(4)包括所述转换器装置(W)。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电子壳体(4)直接布置在所述壳体(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电机(EM)集成到所述电动车辆(F1)的电驱动轴(EA)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电驱动轴(EA)包括在所述电动车辆(F1)的前轴(V)中和/或后轴(H)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或只要回引权利要求3则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电子壳体(4)包括插塞装置(5),借助于所述插塞装置(5),所述储能装置(B)与所述逆变器装置(INV)并且与所述直流转换器装置(W)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控制装置(SE),借助于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所述逆变器装置(INV)和/或所述转换器装置(W)。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所述电机和/或用于所述逆变器装置(INV)和/或用于所述转换器装置(W)的冷却系统(KS)。
10.根据权利要求9,回引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电子壳体(4)包括所述冷却系统(KS)。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通信装置(KE)。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物体识别设备(7),借助于所述物体识别设备在以感应方式充电时可以识别在所述第一电感(L1)和用于以感应方式充电所需要的第二电感(L2)之间的异物(FO)。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其中,所述第一电感(L1)布置在所述电机(EM)的下侧(2)处。
14.一种用对电动车辆(F1)的储能装置(B)以感应方式充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1);
S2)将所述电动车辆(F1)定位在第二电感(L2)上方,使得将所述第一电感(L1)定位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磁场中;和
S3)经由所述第一电感(L1)对所述储能装置(B)以感应方式充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骤S3中,物体识别设备(7)识别在所述第一电感(L1)和所述第二电感(L2)之间的磁场中的异物(FO),并且紧接着结束感应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17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装饰层压面板的方法
- 下一篇:秋千式抬物二点运动法增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