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2433.X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9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慧美;栋泰人;川崎泰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20 | 分类号: | B32B27/20;B32B27/00;B32B27/36;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 薄膜 | ||
提供一种新型聚酯薄膜,其为涉及具有经粗糙化的薄膜表面、且用于转印其表面状态的用途的聚酯薄膜,转印时的聚酯薄膜的可视性即识别性优异,而且即使形成脱模层,前述粗糙化状态也不会被平滑化,可以给对象物赋予期待的哑光感。提出了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如下构成:在具备含有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上的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聚酯薄膜基材的前述含颗粒层表面形成脱模层而成的构成,所述聚酯薄膜的透射浓度OD值为0.1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转印哑光调的外观的、具备脱模性能的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的聚酯薄膜具有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平坦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光学特性等优异的特性,性价比优异,因此,可以用于各种用途。
作为聚酯薄膜的用途的一例,可以举出电磁波屏蔽用途。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等中,进行了将电磁波屏蔽薄膜、即导电性薄膜安装于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操作,作为该电磁波屏蔽薄膜,通常使用有在聚酯薄膜上设有网状的金属细线的导电性薄膜。
作为此种电磁波屏蔽薄膜,进行了如下操作:在支撑薄膜上形成电磁波屏蔽薄膜,将其进行高温加压压接于各种设备表面,转印电磁波屏蔽薄膜。
作为这样的转印型的电磁波屏蔽薄膜的支撑薄膜,以往通常逐渐使用平坦的聚酯薄膜。然而,为了使制品的外观消光、对外观进行精加工,提出了如下方案:使用将表面精加工成哑光调的聚酯薄膜用于该支撑薄膜,将该哑光调表面转印至制品。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在基材薄膜的A层上层叠有以三聚氰胺树脂为主成分的涂膜层,且层叠有该涂膜层的面的光泽度为30以下,所述基材薄膜在最外层具有将聚酯A层整体设为100质量%而含有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无机颗粒和/或有机颗粒的聚酯A层。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基材层和位于至少一个表面具备含有颗粒的消光层的层叠聚酯薄膜,该消光层表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400~1000nm,10点平均粗糙度(Rz)为4000~8000nm,该表面中的光泽度(G60)为6~20,且表面的突起的空隙破损率为20%以下。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在至少一个最外层具备含有无机颗粒和/或有机颗粒的聚酯A层,该最外层的聚酯A层表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38μm以上且1.0μm以下,聚酯A层表面的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10μm以上且80μm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68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75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75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通过将聚酯薄膜的表面粗糙化并形成为哑光调,从而将该聚酯薄膜的表面抵接于对象物表面并进行加压压接,之后,剥离该聚酯薄膜,由此,可以将前述粗糙化后的表面状态转印至该对象物表面,精加工成哑光调的外观。
以往提出的此种转印用聚酯薄膜在该聚酯薄膜的表面层叠脱模薄膜或者涂布脱模剂而另行形成脱模层是必须的,因此,在形成脱模层时聚酯薄膜表面的粗糙化状态被平滑化,有时无法给对象物表面赋予期待的哑光感。
另外,作为具备脱模性能的聚酯薄膜,也有时期待可视性即识别性优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2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和传感器
- 下一篇:碳材料、蓄电器件用电极、蓄电器件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