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2786.X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2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智通;仲村昌弘;见泽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柯瑞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在具备用止卷带固定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实现设置在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与外装罐的内周面的良好的接触状态。在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卷绕型的电极体(14)在最外周面,具有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42),并且具有被粘贴成从负极的卷绕结束侧端部跨过电极体(14)的卷绕结束端(14e)的带(50)。露出部(42)与外装罐的内周面抵接,带(50)中,在从与卷绕结束端(14e)重叠的位置向与卷绕向内方向的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出部(51)形成有易断裂线(52)。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实现高容量化、内部电阻的降低等,已知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在具有卷绕构造的电极体的最外周面设置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使该露出部与作为负极端子发挥功能的外装罐的内周面接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通常,在卷绕型的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粘贴用于维持电极体的卷绕构造的止卷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44919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147564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12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易于插入到外装罐中,用止卷带固定的电极体形成为能够在与罐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尺寸。因此,不容易实现设置于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与外装罐的内周面的良好的接触状态。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止卷带,则电极体的卷绕构造松弛,难以将电极体插入到外装罐中。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包含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有正极合剂层而成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有负极合剂层而成的负极、和介于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之间的隔板;以及有底筒状的外装罐,收纳所述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在最外周面具有所述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露出部,并具有被粘贴成从所述负极的卷绕结束侧端部跨过所述电极体的卷绕结束端的带,所述露出部与所述外装罐的内周面抵接,所述带中,在从与所述电极体的卷绕结束端重叠的位置向与卷绕向内方向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出部形成有易断裂部以及断裂起点部的至少一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在具备用止卷带固定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能够实现设置于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与外装罐的内周面的良好的接触状态。由此,例如能够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3是在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电极体中,将带的易断裂线以及其附近放大表示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电极体的图。
图5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电极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地说明。以下,作为本公开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的一例,例示具备圆筒形状的电池壳体15的圆筒形电池,但电池也可以是具备方形的电池壳体的方形电池、具备包含金属层和树脂层层叠而成的层压片的电池壳体的层叠电池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电池壳体15的封口体17侧作为“上”、将外装罐16的底部侧作为“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27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光膜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相位跟踪参考信号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