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地板的制造方法及复合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3075.4 | 申请日: | 201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2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恩格尔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劳斯·恩格尔哈特 |
主分类号: | E04B5/23 | 分类号: | E04B5/2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蔡文清;王颖 |
地址: | 奥地利弗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地板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地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木材元件(1)彼此直接相邻放置在支撑件上并相互连接,并且,通过施加混凝土层(4)来生产复合地板。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连接元件(2)紧固到木材元件(1)上,然后将增强元件(3)放置在连接元件(2)上可以实现低挠度,其中,增强元件(3)以无间隙的方式连接到连接元件(2)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地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木材元件彼此直接相邻放置在支撑件上并相互连接,其中,通过施加混凝土层来生产复合地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复合地板,该复合地板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木材元件,其上安装有连接元件,并且具有混凝土层,该混凝土层设置在木材元件上并设有增强元件。
从以上意义来说,木材元件包括木梁,其可以整体构造或由板胶合,但也包括板状元件,例如,其可以构造成多层。无论如何,单个木材元件通常跨越两个支撑件之间的区域,并且通常有多个彼此相邻设置的木材元件。
已知将建筑物地板设计为所谓的复合地板,其中,下部通常由木材制成,而覆盖部则由混凝土制成。该复合地板的一个优点是木质层用作一次性模板(lost formwork),因此简化了生产。木质层代表了地板下方空间的结构优势。在强度和刚度方面,复合地板利用了木材的高拉伸强度以及如下事实:与张力基本上只能由钢筋吸收的纯混凝土地板相反,木材的整个横截面都可以承受张力。在复合地板的情况下,木材基本上承受张力,而混凝土则基本上承受压缩,因此可以最佳地利用这些建筑材料的有利性质。
DE 198 18 525 A 公开了一种木材-混凝土复合元件,其中,木质层由多个方形木材构件组成,该木材构件通过连接元件连接至混凝土层。此外,混凝土层内设有增强元件。如果仅是为了防止在固化期间因收缩而在混凝土层中产生裂缝,则这些是必需的。上述优点可以利用该复合地板来实现。然而,对于某些应用而言,该复合地板的强度、特别是刚度是不足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满足给定的要求,需要材料层的厚度过厚。
类似的变体从WO 2009/150589 A、EP 0 352 566 A和DE 102 54 043 A可获知。
已知的解决方案的一个具体缺点是,由于与混凝土层的粘结不充分,木材层还导致了木材上的压缩负荷,与拉伸负荷相比,压缩负荷通常只能被不充分地吸收。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这些缺点,并且提供一种复合地板和特种复合地板的制造方法,使得可以在其他相同条件下提高复合地板的强度和刚度。
根据本发明,这通过一种将连接元件固定到木材元件上,然后将增强元件放置在连接元件上的方法来实现,其中,增强元件无间隙地连接到连接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地板的特征在于,无论混凝土层如何,增强元件都能无间隙地连接到连接元件上。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木材和混凝土之间的剪切力传递不仅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连接元件来实现,而且还通过增强元件来实现,并且连接元件用作中间构件。本发明的主要方面在于,连接元件和增强元件彼此直接连接而没有任何相对移动的可能性,使得力的传递在复合地板最小变形的情况下开始生效。在如现有技术中通过混凝土层间接连接的情况下,木材和混凝土之间可能发生有限相对移动,而不会传递有较大剪切力。因此,在负荷开始时,木材层和混凝土层会变形而不会在它们之间传递较大的力,不仅导致强度降低,而且导致负荷下挠度(deflection)增大。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混凝土和木材之间的边界处的该剪切力的传递在最小挠度下以及在因此的最小负荷下发生。原则上,除了弹性模量可以沿厚度方向变化之外,复合地板因此可以被视为均质梁。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较大的区域上,力通过连接元件从木材层传递到混凝土层。这可以最佳的可能方式使用材料,以优化承载能力。木材层专门地或至少在很大的程度上负载张力,其中,整个横截面都可用于吸收负载。因此避免了不利的压缩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劳斯·恩格尔哈特,未经克劳斯·恩格尔哈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3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