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3752.2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4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保罗·布斯托斯·罗贝莱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简化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00 | 分类号: | C25C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 44442 | 代理人: | 胡厚财;何欣麟 |
地址: | 智利圣地亚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过程 交流 直流 叠加 系统 | ||
1.一种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用于铜和其他金属电解冶金或电解精炼流程,在电解池中流通循环的直流电上叠加交流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并入一个交流电源,其接线柱与电解池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电极相连,以便交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电极以及从每个电极到下一个电极以串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同时,直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阳极到阴极以并联的形式流通循环。
2.一种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用于铜和其他金属电解冶金流程,在电解池中流通循环的直流电上叠加交流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并入一个交流电源,其接线柱与电解池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阳极相连,以便交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阳极以及从每个电极到下一个电极以串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同时,直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阳极到阴极以并联的形式流通循环。
3.一种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用于铜和其他金属电解精炼流程,在电解池中流通循环的直流电上叠加交流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并入一个交流电源,其接线柱与电解池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阴极相连,以便交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阴极以及从每个电极到下一个电极以串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同时,直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阳极到阴极以并联的形式流通循环。
4.一种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用于铜和其他金属电解冶金或电解精炼流程,在电解池中流通循环的直流电上叠加交流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并入一个交流电源并将其接线柱与电解池的两个电极相连,以便交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与交流电源第一个接线柱相连的一个电极,至与交流电源第二个接线柱相连的另一个电极,以及从交流电源相连的电极之间安装的一个电极到下一个电极,以串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同时,直流电通过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阳极到阴极以并联的形式流通循环。
5.一种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用于铜和其他金属电解冶金或电解精炼流程,在两个串联连接连续的电解池中流通循环的直流电上叠加交流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并入一个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交流电源;(二)并入一个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电容器;(三)将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交流电源的接线柱连接至第一个电解池的第一个电极和第二个电解池的最后一个电极;(四)将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电容器的接线柱连接至第一个电解池的最后一个电极和第二个电解池的第一个电极;以便在两个连续的电解池中每一个的内部,交流电通过每一个电解池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电极,以及从一个电极到下一个电极以串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同时,直流电通过每一个电解池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阳极到阴极以并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并且,交流电通过电容器流通循环,电容器的电压等于第一个电解池最后一个电极与第二个电解池第一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6.一种电解过程中交流与直流叠加的系统,用于铜和其他金属电解精炼流程,在两个串联连接连续的电解池中流通循环的直流电上叠加交流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并入一个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交流电源;(二)并入一个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电容器;(三)将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交流电源的接线柱连接至第一个电解池的第一个阳极和第二个电解池的最后一个阳极;(四)将串联的带有保险丝保护的电容器的接线柱连接至第一个电解池的最后一个阳极和第二个电解池的第一个阳极;以便在两个连续的电解池中每一个的内部,交流电通过每一个电解池中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阳极,以及从一个电极到下一个电极以串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同时,直流电通过每一个电解池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从阳极到阴极以并联的形式流通循环;并且,交流电通过电容器流通循环,电容器的电压等于第一个电解池的平均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简化股份公司,未经索尔简化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37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