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非授权频谱中的带宽指示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4402.8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8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胤;默罕默德·阿代尔·赛勒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授权 频谱 中的 带宽 指示 方法 装置 | ||
提供了支持非授权频谱中用于下行传输的动态带宽变化的方法和装置。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为在非授权频谱带宽部分(BWP)或分量载波(CC)中获取的带宽提供获取的带宽指示。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8年2月26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非授权频谱中的带宽指示的方法和装置”、申请号为15/904,522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并且特别地,涉及经由下行控制信息的带宽指示以及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诸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电子设备(electronicdevice,ED)与被称为“基站”的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receive point,TRP)无线通信,以将数据发送到ED和/或从ED接收数据。上行链路(uplink,UL)通信指的是从ED到基站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downlink,DL)通信指的是从基站到ED的无线通信。
执行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需要资源。例如,ED可以在UL传输中以特定频率并在特定时隙期间向基站无线地发送数据。其使用的频率和时隙是物理通信资源的示例。
一些通信模式能够实现在无线网络的非授权频谱带或不同的频谱带(例如,非授权频谱带和/或授权频谱带)上与ED通信。鉴于授权频谱带宽的稀缺和费用,利用宽广且免费的非授权频谱来减轻至少部分通信流量负担引起了移动宽带(mobilebroadband,MBB)网络运营商的兴趣。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下行传输可以在非授权频谱带上进行。因此,需要用于非授权频谱中的下行传输的有效公平机制。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鉴于授权频谱中带宽的稀缺和费用以及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容量需求,人们对于将诸如下行通信业务的至少部分通信业务转移到非授权频谱中越来越有兴趣。例如,人们对于其中运行了许多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非授权5GHz频谱非常感兴趣。因此,为了能在这一频谱中运行,需要与WLAN高效且公平地共存,并遵守区域特定的非授权频谱规则。
人们对于支持比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中通常的20MHz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带宽更宽的带宽也感兴趣。例如,3GPPRel 13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和Rel14的增强型LAA(enhanced LAA,eLAA),旨在借助于锚点授权载波,通过在运营商小基站处聚合非授权分量载波(CC)以将频谱高效的MBB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AI)移植到宽广且免费的非授权频谱中。在LTE LAA中,最多支持31x20MHz CC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以利用总带宽大于20MHz的5GHz非授权频谱。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标准的开发中构思的无线通信系统)也构思了宽带操作。例如,5G NR可能会支持大于20MHz的带宽部分(bandwidthpart,BWP)或CC(例如80MHz或更大)。
为了提供一个全局化的非授权解决方案,必须对非授权频谱的媒介访问设计施加诸如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LBT)程序的监管要求。在基于5G NR的非授权频谱接入(NR-U)中,由于动态窄带干扰,宽带BWP或CC的一个或多个子带可能对于给定的传输机会不可用。例如,80MHz的BWP或CC的一个或多个20MHz子带可能由于窄带干扰而不可用。通过LBT程序确定的宽带BWP或CC的可用子带可以接入用于下行传输,并且作为LBT程序的结果,由于这些带宽是从非授权频谱中获取的用于下行传输的频率/时间资源的一部分,因此被称为“获取的”带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4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